六月初某网红饮品品牌冰块抽检大肠杆菌含量超标的新闻让很多小伙伴大跌眼镜,谴责企业卫生消*工作不过关的同时,吃货*团和饮品爱好者们也担忧起了冷饮的安全问题。
炎炎夏日,大家对雪糕、冷饮、啤酒等食物的热爱程度随着高温不断攀升,路边的冷饮店总是排着长队。
生冷食物虽然清凉解暑,但由于其食用前未经过高温杀菌,如果加工过程操作不规范,更容易存在消*不净和微生物含量超标等情况,再加上夏季气温上升,适宜各类微生物繁殖,更容易诱发食物中*。
食物中*轻则导致肠胃不适、发烧、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无力,重则出现视觉模糊、呼吸困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饮品店的排队盛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卫生面临的10项威胁》中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6亿人(将近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患病,并有数十万人因此死亡。
食物中*为何如此普遍?可能存在哪些症状?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诱发食物中*的“罪魁祸首”们
食物中*是指食用本身含有*素,或被细菌、细菌*素和化学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急性中*性疾病。
本身有*
本身含有*素的物质被人体食用,可能引发食物中*。有一些物质本身的有*物质含量较高,不宜作为食物,如果误食便可能引发食物中*,比如一些*蘑菇和真菌。
还有一些物质虽然本身含有一定*素,但经过适当方法烹饪后可以食用,如果加工烹饪不当,没能将所含*素降至对人体的安全水平,就可能引发食物中*,比如河豚鱼和一些有*的贝类;也有一些食物存放不当就会产生有*物质,最典型的就是发芽的土豆。
不可食用的*蘑菇
被生物*素侵染
本身不含*素,可供食用的物质,如果被细菌或细菌*素污染,进食后也可能导致食物中*,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食物中*现象发生的原因。
沙门氏菌、金*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性病原体可能通过禽肉、蛋类、乳制品进入人体;蜡样芽孢杆菌容易通过米饭等谷物类食物侵染人体;副溶血性弧菌是贝类、鱼类物质的常见中*病原菌,加工不当可能诱发食物中*。
被金*色葡萄球菌侵染的禽类
被化学物质侵染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遭受化学污染的食物诱发的食物中*也越来越常见。水果和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喷洒有机磷等农药,种植的土壤也可能被重金属污染,如果在食用之前没有将残留的农药清洗干净,或者蔬果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都可能引发食物中*。
食用被农药污染的作物可能导致食物中*
食物中*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肠胃型
食物中*的临床表现以肠胃炎症状为主,主要包括肠胃不适,且呈急性发病状。大多数食物中*都会伴有恶心头晕、呕吐脱水、腹部绞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些食物中*会让人产生发热现象,比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有些食物中*基本不会影响体温,比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有些食物中*甚至会让人感觉浑身发冷。上述症状发病较急较快,但只要治疗得当,一般可在一周内恢复正常。
食物中*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症状
神经型
肉*杆菌类食物中*则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伴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和肌肉无力等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型食物中*的症状更加严重,恢复期也较慢,呼吸功能可能在4-10天逐渐恢复,而肌肉瘫痪现象甚至可能持续数月才能恢复。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食物中*
夏季的闷热和高湿度条件给了细菌等微生物繁衍的良好时机,我们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谨防食物中*。
预防
购买包装食物时仔细看好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观察包装袋是否密封完好等,坚决不购买和食用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过期的食品;
凉拌菜、熟食类食物购买后尽快食用,不在冰箱隔夜或存放过久;
做熟的饭菜如存放冰箱,可以用保鲜膜或其他餐具打包密封好,做到生熟分开,避免冰箱内的食物交叉感染,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热;
海鲜、肉蛋类食物最好煮熟煮透,烹饪至全熟后再食用;坚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除了食物本身,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很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使用未清洗消*干净的餐具、打包盒,烹饪时及时清洁并分类使用刀具、砧板。
冰箱内食物尽量密封分类摆放,避免交叉
治疗
如果食物中*症状较轻,中*1-2小时内可尝试大量饮水,反复催吐,减少身体对*素的吸收;也可以考虑服用适量大*等药物导泻,尽快将食物排出。一旦症状加重,如频繁呕吐,连续数天呕血或便秘等,还是要尽快就医,采取洗胃等进一步解*措施。
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注重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适度食用生冷刺激类食物,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中*的发生概率。这个夏季,让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肠胃和身体,远离上吐下泻和食物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