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患病人数将近两亿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确诊患者2.6亿,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死亡杀手,每年全国死亡总人数约万,慢性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陈竺用“井喷”描述中国慢性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如今这一严峻形势已经日趋突显,中国已迈进老龄社会,慢性病将成为接下来中国整体发展巨大的隐形负担和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
在美国健康管理产业蓬勃发展。而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较慢,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依然处在初级阶段。本篇,我们主要通过分析中美健康产业发展模式,来观察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运行规律。
一、中美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一)美国的健康管理发展模式——三方受益模式
健康管理公司是配角,受保险公司委托对投保人进行健康管理,以减少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这个三方受益的模式中(图17),健康管理保险公司减少支出、健康管理公司在医疗支出减少额中分配收益、保户被动参加获得健康的改善。三方受益的模式推动了美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健康管理公司和保护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健康管理公司可以不考虑盈利,选择无经济性的最优的改善计划,例如膳食、运动、戒烟、限酒等简单方式,就可以获得健康水平的大幅提生。
图17 美国健康管理的三方受益模式
(二)中国健康管理发展模式——简单市场模式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不同于美国,独立于各个行业,成为市场主角。主要客户是直接面对个体和单位客户,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获得收益。对单位客户,其价值模型(图18)与美国相同,通过减少医疗支出获得收益(由于医保普及,单位客户越来越少)。不同于美国,中国健康管理主流市场是个人客户市场,服务模式是简单的市场模式;健康管理公司并没有受雇于医疗保险和单位(健康管理费用未纳入医保),而是通过对健康改善来获得收益(图19),其服务产品首先强调经济性,否则健康管理公司无法生存,其次才是健康管理效果——健康改善、医疗费用降低。
图18 我国健康管理针对企业的服务模式
图19 我国健康管理针对个人的服务模式
(三)中美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表2 中美健康管理模式比较
美国模式
中国模式
主流客户
主流:健康保险+单位
主流:个人+单位
市场价值
对个人或人群健康管理,为医疗保险或单位创造价值,获得收益
1、对个人或人群健康管理,为单位创造价值,获得收益
2、对个人健康管理,为个人创造健康和医疗价值,获得收益
服务目标
以最低服务获得最大改善,医疗支出下降、健康改善
1、对单位:最低服务获得最大改善,医疗支出下降、健康改善
2、对个人:服务经济性、健康、医疗支出、
委托客户的质量衡量方法
医疗费用支出改善
1、单位:医疗费用支出改善
2、个人:长期管理无法衡量。短期服务是身体感受、身体指标
被管理个人的参与特点
被动、无偿参与
1、单位:被动、无偿参与
2、个人:主动、有偿参与
被管理者的收益和价值
个人健康改善,医疗支出减少
1、单位:医疗支出减少,职工健康
2、个人:健康改善,健管和医疗整体支出不确定
管理内容
健康管理的六种策略
1、单位:健康管理的六种策略
2、个人:生活方式管理和疾病管理两种策略,以及长期保健养生
综上所述,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之所以缓慢,其原因:
1、产业发展核心源动力社会医疗保险缺位,导致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注定为高端人群服务。
2、单位市场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将逐渐萎缩。
3在个人健康管理市场中,可管理的内容受到限制,不具备美国健康管理公司功能的广泛性:
(1)健康管理只能涉及: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管理;
(2)长期健康管理需求被抑制:个体缺少长期健康管理质量评价能力,靠知识和信念坚持;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高知识高素质阶层;医保未介入,长期健康管理支出和医疗费用下降是否产生正效益并不确定,必须面对重健康轻成本的富裕阶层;健康管理公司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