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捐赠人,请放过管理费 [复制链接]

1#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篇文章

PhotobyQusvYangonUnsplash.

作者:何流,公益盒子的创始人兼CEO,牛津大学哲学、*治学和经济学专业(PPE),清华苏世民学者,前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业务分析师。公益盒子致力于分析、推荐中国最有社会价值的公益项目,提升公益捐赠的有效性。本文来自:益盒CharityBox(ID:thecharitybox)。

爱心无价,但有成本。

翻开腾讯公益,各个公益项目的预算栏记录着资金的使用计划。仔细一看我们发现,其实做公益不光有项目本身费用,还有“管理费用”。

▲腾讯公益平台上的某公益项目。

如果可以的话,许多人都希望捐赠的每分钱都能花到受助者身上。世界愿景调查(WorldVisionSurvey)的结果发现,32%的人认为捐款应该全部用在项目实施上。[1]

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Portillo和Stin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邀请参与者为两个公益组织(A和B)各捐美元。当参与者被告知一部分捐款将用于管理费时,对A的捐赠从66%下降到30%。无论是管理费率是20%还是50%,是用于筹款、工资或者其它活动,捐赠的意愿都会因为管理费而大幅下降。[2]

毕竟在许多捐赠人眼中,公益是为了服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养活从业者。谁愿意自己捐元,“雁过拔毛”似的被公益组织抽走20元用于养活自身团队?

然而,公益成本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01

公益中的“管理费”是个伪概念

对于“管理费”的讨论往往带着一种捐赠人中心主义的视角。捐赠人付一笔钱、委托一个机构来管理,往往一部分钱用来获得社会效益(项目)、一部分用于养活机构(管理),这些钱要对捐赠人的需求负责。在这样的逻辑下,公益组织的成本会被自然地分为项目成本和管理成本。

项目成本覆盖具体的项目执行,比如购买物资、交通运输、雇佣项目人员等,这些钱被直接用于帮助受益者。同时,公益组织面临着包括人员工资、筹款、营销、培训、办公、差旅等诸多成本。这些成本并不直接花在受助者身上,但一个组织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这些幕后工作,而这些活动的资金时常被称为“管理费”,有时也被称作“间接成本”。“管理费率”描述的就是管理费占总支出的比例。

这是比较常见的理解公益成本的方式,基于管理vs项目的思维。公益中的“管理费”听起来和“项目费用”是对立关系,看起来不在“做实事”,更像是在付钱让别人管钱。然而这是种误导,公益的管理费并不是这个意思。

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创造社会效益和养活机构是一回事,管理和项目成本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个成功的公司不只需要原材料,还需要高效的财务系统、高水平的工人、合格的经理人、专业的商务拓展团队、良好的*府关系人员。这些额外的成本并不是“效率”的阻碍,而是实现效率的必需品。

RogerMartin在“管理费听起来很没用,所以我们不应该再这样叫它”一文中说:

(讲管理费)就像一个餐厅让客人为食物买单,然后让他们单独支付40%的成本来负担餐厅的管理、装修、税务、水电、租金和风景。客人当然会对这样的账单感到奇怪、不愿意支付额外的40%。

与其只显示食物本身的成本,餐厅应该把全部成本平摊在价格中……公司不会和消费者说,我们的产品成本是$76但是希望你多花$24元。他们会说“我们的价格是$,不还价”。

而且,他们并不会通过降低销售、研发和广告支出来讨好投资人,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提供最好的服务。从美国的大公司来看,发展的关键往往就是在“间接成本”上加强投入。[3]

成本就是成本。好餐厅要买菜,也要养活厨师、经理、服务员。而好的公益项目—比如在农村捐眼镜—需要现场的实物发放,也需要后台的筹款、财务、管理、办公、监测评估等活动支持,我们不应该只把实物发放当作项目成本,而其它项成本就是“额外”的。继续这样思考会对公益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延续公益行业的畸形和不良生态。

“管理费”是个伪概念,我们应该停止用“管理费”描述公益项目的成本。

02

管理费低,不代表项目好

如果“管理费”只是个伪概念,倒也无伤大雅。但很多时候,公益项目的“管理费率低”被当作效率高、效果好的表现,我们把这个观点称为“管理费误区”。低管理费率和高效没有必然关系。捐赠人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