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m.39.net/pf/a_4329304.html通讯员陈跃进谭瑞明米翠珍张燕萍
随着二孩*策放开,去年以来,医院生产的孕妈妈成倍增加。与此同时,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孕妈人数也成倍增加。这给该院原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医院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而犯难时,这些勇敢的孕妈妈却作出了让人感动,让人佩服的回答。“5.12”第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这群可爱的孕妈中,见证了她们辛勤的工作,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高龄孕妈谌小莉:坚持到分娩
“伤口还痛吗?”谌小莉一边帮患者掖着被角一边轻声地问,弯腰时明显已很吃力。
泌尿外科主管护师谌小莉今年已40岁。她的第一个孩子已经7岁,去年8月又怀上了二胎。
由于怀孕年龄偏大,且跟第一胎间隔时间太长,身体各方面机能已大不如从前。怀孕4个月时,曾出现出血,无奈之下她只好休息保胎。
泌尿外科有12个护士,其中两人怀孕。平常她们每人要管12——13个病人,如果有人请假,人员就更加紧张。谌小莉保胎期间,无时不记挂着工作,天天念叨“快点好起来呀,不然姐妹们都要累坏了。”休息了约一个月,身体正常了,她立马就来上班。
管十几个病人,早上7:30开始做基础护理,发药、打针、巡视、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为了防止输尿管堵塞或脱落,几分钟要去看一次,每天要至少要走两万多步。大龄怀孕,她自感体力不济,一天下来,累得连说话都不想说。
让谌小莉倍感温暖的是,领导、同事的关怀和患者家属的理解。比如按规定,怀孕7个月后才不上晚班,但从怀孕起科室对她们就特别关照,晚班能不安排就不安排。平日里,姐妹们能搭把手就搭把手,重活、有危险的活不让她们干。
更令谌小莉感动的是,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怀孕7多月时,她给患者挂膀胱冲洗液,两袋共12斤,由于太重,挂了几次没挂上去。正在这时,患者的家属来了。那位家属见了忙叫住她:“你别动,我来,我来!”他抢过她手中的袋子,边挂边说:“肚子都这么大了,还在上班,真难为你了。”大概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心意,那位家属又拿了许多水果要送给她。谌小莉说,“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觉得自己再累都值”。
谌小莉去年曾荣获“怀化市优秀护士”称号,并多次被评为院优秀护士和优秀带教老师。还有十多天,她就要分娩了。记者见她的下肢已经浮肿。“下午肿得更厉害,鞋都穿不进”,她说。记者问她:“打算什么时候休息?”她说:“人手不够,能坚持就坚持到分娩吧”。
东北姑娘马晓玲:怀孕上班也蛮好
认真清理托盘上的物件,仔细核对输液袋上患者的姓名,“你是XXX吗?”患者说“是”后开始打针……动作娴熟,语气温和,从容不迫——感染病中心小儿感染及重症监护室护师马晓玲今年33岁,她年来到感染科,年生了第一个孩子,今年1月怀上了二胎,现已有4个多月身孕。
感染病中心每天有住院病人多人,54个护士,有6个怀有身孕。马晓玲孕娠早期反应重,恶心呕吐,吃不下饭,但她没有请过一天假。
陪同采访的护理部副主任刘平芳告诉记者,马晓玲是个不善言辞,只知埋头做事的人。然而,不善言辞的马晓玲却是识“哑语”的高手。小儿科被称为“哑科”,这个季节是小儿手足口病多发期,马晓玲所在的病区住满了小患者。小孩大多不会说,不舒服了只会哭闹。小孩一哭闹就有人喊:“马护士,请你来看看。”马晓玲左看右看,不一会就发现了原因,又伺弄一会,孩子就不哭了。
感染科收治的都是传染病人。成天跟传染病患者打交道,医护人员要冒被感染的风险,怀孕的更怕影响孩子。记者问马晓玲“你怕不怕?”“不怕,我两个孩子都是在感染科怀的,感染科给了他们免疫力”,她笑着说。
马晓玲是吉林通化人,不过,这个地道的东北姑娘已成为地道的怀化人,吃辣椒,吃米饭,说话也是“怀化普通话”。因为工作太忙,她已好几年没回过娘家了。“上班这么辛苦,还怀着孕,累不累?”记者问,“累是有点累,但怀孕上班也蛮好呀,”她说。
九零后孕妈阳金凤:希望患者健康回家
“阿姨你要采访我?我说不好呀,都是老师们教得好,我怀孕了,大家都照顾我。”年出生的阳金凤是个非常阳光的女孩,大大的个子,圆圆的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9个多月的孕肚仍掩不住她脸上的稚气。
年,阳金凤从吉首大学医医院当上了一名白衣天使。她所在的心内科二区有13个护士,其中3人怀有身孕,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去年,阳金凤怀上了宝宝。因是初孕,孕娠反应很重,吃东西就吐,肚子一直痛了5个多月。起初,她还坚持上班,后来肚子痛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来好一些了,又立即来上班。
一个人要管十四、五个病人,从早上7点半要忙到下午4点半,有时还要加班,她一天要走一、两万步。临盆期越来越近,身体越来越笨重,做事也越来越吃力。好在科室领导和同事都把她当小妹妹一样照顾,使她倍感大家庭的温暖。
阳金凤告诉记者,住院患者及家属也非常体谅她们。上个月,她正推着抢救车,一个患者家属见了立即接过车说,“我来推,这个么重的东西怎么能让孕妇推呢?”3月份的一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提着行李来住院。阳金凤见他没人陪,赶紧迎上去帮他拿行李,并送他到病房。到了病房时,老人发现她是个“大肚子”,于是一边道谢,一边给她递水果,说,“姑娘,你肚子都这么大了,还帮我提东西真不容易。”
因为即将临盆,她的下肢肿得很厉害,但她仍在不停地走动。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阳金凤,“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她说,“希望患者健康回家,自己顺利生宝宝,医院越来越好”。
“女汉子”舒小霞:忙累但很开心
舒小霞所在的神经外科,收治的大多是外伤导致的重症病人。病人或偏瘫、或昏迷、或气管切开,生活不能自理。这些病人的护理一般要男护士,但舒小霞在这里已干了好几年了。“幸亏我身体强壮”,舒小霞说。
神经外科有护理人员57人,其中怀孕的6人。
神经外科多属危重病人,翻身、移动均要护理人员协助,所以没有相当的体力是胜任不了这个工作的。危重病人还有一个特点——病情变化快。对此,护理人员时刻要绷紧弦,半点松懈不得,所以长期在神经外科工作,同时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今年35岁的舒小霞已有一个10岁的男孩,二胎已经7个多月了。因为科室人手紧,劳动强度大,缺一个人,其他的人就得超负荷地工作。舒小霞自恃身强体壮,不是万不得已决不下火线。怀二胎一个多月时,她曾有过出血,休息没几天,她又出现在病房。
从早上7点半开始,给病人翻身、做护理、观察病情……一路小跑,一刻也不得闲。因为突发情况多,她还经常加班到晚上六、七点钟。随着胎儿的长大,她觉得跑起来越来越吃力,但她的脚步仍然没有慢下来。“整天跑来跑去,一定很累吧?”记者问她,“虽然很忙也很累,但我很开心”,她回答。
照顾孕妈的孕妈姜朝阳:与孕妈分享幸福
今年32岁的姜朝阳是一位助产士,她6年从怀化医专医院产科工作,至今已11年。大概是因为每天都迎接新生命的缘故,姜朝阳的笑容特别甜美。
二孩*策放开后,产科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住院产妇人数成倍增加,二是医护人员孕产妇人数增加。住院产妇增加迫切要求增加医护人员,但医护人员孕产妇人数增加反而要减少人力,这一增一减让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倍感“压力山大”。
去年以来,一医院产科住院产妇由原来的50—60人增加到近百人,几乎翻了一番,加上新生儿一起有多人。而产科的47个护士,其中有孕妇6人,还有2人在休产假。
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这里的医护人员终年繁忙而辛劳,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上下班,往往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也顾不上自己。已经是一个6岁男孩妈妈的姜朝阳,二胎已经34周了。因为人手紧,姜朝阳从怀孕起没请过一天假,一天到晚在病房里穿梭,精心照料那些即将分娩的孕妈妈,向她们宣讲育儿知识,而顾不上自己也是一个孕妈妈。忙碌了一天,她感到很累,但第二天,她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病房。“我是最幸运的孕妈妈,因为每天可以跟孕妈们分享育儿经验,分享幸福”,姜朝阳说,脸上写满了幸福。
护理部主任张燕萍:医院的财富
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燕萍介绍,一医院现有护理人员人,其中一线护士人,担负着住院病人的护理重任。目前怀孕的护士共人,其中94人在正常上班。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以来,患者、医院自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的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以致不少护理人员都在超负荷地工作。张燕萍主医院护理工作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护士队伍及她们身后默默支持她们的家人才越走越好,不忘初心,沿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一路前行!
孕妈们的表现也感动了全院上下,并引起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