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陈智鹏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话题#消化思维导图4个内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张脑图,轻松记忆。
慢性腹泻是一种以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病史超过3周或以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
其发病基础是因某些原因引起胃肠道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或紊乱,以致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和(或)动力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稀薄(可含渗液),大便次数增加而引起腹泻。
大部分医生对慢性腹泻病因的诊断还是停留在问诊和一些传统的检查上,如大便培养细菌法、粪便涂片法、肠镜等,这些只能帮助医生排除是否感染了寄生虫、致病菌等,除了常见的胃源性腹泻,其他很多疾病常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特别容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患者的治疗。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慢性腹泻的病因可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又可分为肠道疾病、胃疾病、胰源性腹泻、肝胆道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又可分为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尿*症、药源性腹泻等。具体病因如下图所示: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诊断应从病史和体格检查开始寻找慢性腹泻的发病线索。
1、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饮食习惯、过敏史、近期旅行情况、腹部手术史及放射治疗史,注意患者的体征及伴随症状。
乳糜泻患者常有缺铁性贫血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此外,慢性腹泻可能由某些全身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医生必须警惕胃肠道以外的症状和疾病。
2、对于慢性腹泻,应首先注意鉴别功能性腹泻及器质性腹泻。
病史、体征、体格检查有利于初步鉴别功能性腹泻与器质性腹泻。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患者,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排便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每次排便量少,粪色较深;而病变位于左半结肠或小肠病变的患者,可同时伴有脐周腹痛,排便无里急后重感。动力性肠病及炎症性肠病患者病程较长,且呈反复发作的特点。
腹泻症状持续3个月,夜间活动腹泻加重,体重明显减轻,可能提示为器质性疾病;功能性腹泻常伴有下腹痛或者左下腹隐痛,便后疼痛可缓解,大便检查无病原体,内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参考资料:
[1]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胡品津,谢灿茂主编.
[2]张莉娟,江勇,刘炳华,张志广.成年人慢性腹泻病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2(22):-.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陈智鹏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