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豆豆最近天天拉肚子,但是跟一般的蛋花汤样便便不一样的是,他便便前面干硬后面稀软,而且只要一天不拉,准便秘严重。豆豆妈妈表示挺急人的,喝蒙脱石散、益生菌,各种方法试个遍了,但是见效不是很大,就想到了中医。
中医认为,腹泻、便秘等都属于脾胃虚弱,脾胃的运化功能跟不上、不及时,是小儿脾胃病的根本所在,脾胃运化失常,常见的症状如下:
1.肚子鼓鼓的,大便出现异常,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就便秘;
2.消化不良有肠鸣音,产生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3.经常打嗝,并且出现胃内酸水上攻到口腔的情况;
4.烦躁易怒,容易生气、大便干结或前面干硬后面稀软;
5.舌头偏红、舌苔薄而*;
6.脉弦数(弦脉和数脉同时存在),把脉的时候按下去很硬,就像一根琴弦一样,又笔直又长,脉搏跳动次数偏多。
大家都知道,人有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在《脾胃论》中有句话,大意是:调理脾胃就是安五脏,安五脏就是调理脾胃。中医遵循这个原理,把培健中焦、调益脾胃之法贯穿患儿诊治始终。
同时,因为小朋友具有肝常有余(肝气偏旺盛)、易升发(肝具有升腾一身的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疏泻太过(孩子易受情绪影响,肝气疏通太过)的生理特点,再加上有些小朋友爱发脾气,脾就很容易受克于肝,导致孩子的脾胃运化功能下降。
面对孩子脾胃的问题,我们常把四君子汤跟戊己丸一起用,以它们作为基础方,随着孩子表现出来的症状加减,疗效很不错。
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它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益气健脾法调理孩子脾虚证的代表方剂。
孩子虽然生机蓬勃,但是肺腑娇嫩,形气未充,属“稚阴稚阳之体”,无论是脏腑还是气机都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累月的补全,所以在临床中,常用*参代替人参,用来平和的补益孩子的肺脾,白术补气,苦燥健脾;茯苓甘淡渗湿;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
戊己丸的药物组成:*连、白芍、吴茱萸。
它也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连清热泻火、燥湿解*;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吴茱萸散寒止痛,可以把上逆的胃气降下去,止呕吐,还能助阳、止住孩子的腹泻。
这三种药物一起用,具有清肝理脾燥湿、行气化滞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孩子脾胃受损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
1.湿气停留在体内,脾受湿气;
2.排出的粪便有没有消化完的食物,完谷不化;
3.肚脐周围或肚子有刺痛感;
4.肝胃不和,有打嗝,不想吃饭、食欲不振,肚子胀饱等症状;
5.胃痛吐酸、肚子痛、拉肚子等。
在四君子汤跟戊己丸一起用的基础上:
如果孩子同时还有肚子胀、肚子痛,脏腑、经络之气被阻滞,运行不通畅的情况,可以酌情配伍陈皮、木香、川楝子、延胡索等药物,用来增强行气化滞、消除腹胀、腹痛的功效;
如果孩子同时有热病烦渴,心烦、口渴、想喝水的症状,可以酌情配伍藿香叶、葛根等药物,用来健脾生津,缓解孩子上述症状;
如果孩子同时有痰湿壅盛,体内的湿气重,痰湿较多的情况,可以酌情配伍半夏、砂仁等药物,用来化湿开胃;
如果孩子同时有打嗝、反酸的情况,可以酌情配伍煅瓦楞子、海螵蛸等药物,用来制酸和胃。
最后提醒大家,文中方剂,不能盲目用,需要详细辨证。如果你还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留言,直接在评论区回复相应的编号,或者直接告诉我:
1、食欲不振,不愿吃饭、厌食或拒食,即使特别美味的饭菜,孩子也只会吃上几口,或喊孩子吃饭就发脾气。
2、腹胀表现为吃饭后,肚子会像个气球一样鼓起,并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在排便后症状会缓解。
3、脸色发白,脾胃虚弱影响营养的正常吸收,孩子会脸色发白,失去红润;甚至身材矮小,体格消瘦,常感到四肢乏力,看起来精神萎靡。
4、易生病,相较于其他小孩,感冒,发烧次数明显要多,感冒后需要更长时间才康复,特别易反复。
5、排便不畅,出现大便偏稀不成形的现象,或者拉不出,每次上厕所都要蹲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