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疫情正处于爆发态势,大面积感染正冲击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人们期望的放开后经济爆发式反弹并未显现。于是我认真重温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就是大家说的“新十条”。
第一条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我理解,该条款的意思不是不划高风险区,而是精准地把高风险区划到楼栋、单元、楼层、住户。既然要划高风险区,就意味着要对被划的高风险区进行封控。否则,划高风险区就没有意义。由此推理“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的意思应该是“不得随意把封控区域扩大到小区及其以上的更大范围而封控到非感染人群”。这才是本条款的准确含义。对吧?
我们是怎么执行的呢?大约大家只记住“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这一句话了。于是各省市争先恐后取消了“科学精准划风险区”这一要求。
第二条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我理解,“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是不要核酸检测,只是要求不搞全员、缩小范围、减少频次。对高危场所是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和要检查健康码的。该条款明确了高危人群和场所的范围,此范围外的人群和场所才不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和检查健康码。
我们是怎么执行的呢?大概除了养老院、医院,其它机构的核酸阴性要求也就是象征性的了。很快,行程码、健康码便走进了历史。没了行程码、健康码,阳性也不报备了,社区基本上也不再对社区居民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汇总和上报了。
第三条
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我理解,本条款是为了落实科学分类收治而优化隔离方式,不但没有说不隔离,而且对隔离的时间要求和核酸要求做了具体规定。
我们是怎么执行的呢?居家隔离期间社区不再进行健康监督了,所谓“第6、7天连续核酸”等要求便没人执行。即便要求集中隔离也没人受理,社区的监管基本撤销了。
第四条
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我理解,“快封快解”的前提是“有封才有解”,只是要快。
我们是怎么执行的呢?高风险区干脆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封了,更谈不上解了,当然变成最“快”的了。本条款直接失去意义。
第五条
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这几天线上线下都买不到药,如果医疗需求保障不了,无论多少“不得”都成了废话。
第六条
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疫苗接种……
这一条执行得比较好。我本人就接到社区注射疫苗的电话通知,说明社区还是在工作,只是不再做全面监控了。
第七条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如果社区不再对非特殊人群进行健康监测,我不知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发挥“网底”的作用。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家庭医生的,家庭医生如何发挥“守门人”的作用我没有感受。没有看到这个摸底和分类管理是如何操作的。
第八条
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实际情况是,这段时间,没人限制也流不动了。到处都在主动停产停业。尤其是私企,大面积出现了“封控时没有顾客,放开后没有员工”的尴尬局面,许多快递公司都瘫痪了,我订的快递要么被退货、要么被滞留。除非轻症带病坚持工作,医院都得关门,甚至会出现局部的社会性死机。故许多重要部门都在实行轻症带病坚持工作,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九条
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我们看到,这一条的第一部分执行得特别好,该严禁的的确严禁了。至于“推动”没有?“强化”得如何?至少在我周边没有感受到社区与医疗机构对接的情况。
第十条
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学校算执行得好的,但还是普遍出现了“一个班级大部分学生感染”的情况。“没有疫情的学校”本身正在“没有”,条款中的各种“开放”便没有了意义。有疫情的学校内划分风险区?如何操作?未见有经验报道。
综上所述的结论就是:我们的地方各级*府并没有严格执行“新十条”的要求,而是争先恐后,不断刷新对“新十条”的“突破”!
这种“突破”与“二十条”发布之前各地大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有什么区别呢?我认真翻阅了“二十条”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卫健委发布的所有抗疫*策,没有规定非要按行*区域搞全员核酸检测呀!没有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把风险区的所有人都拉去集中隔离呀!所谓全域静默、时空伴随都是地方自己的发明创造呀!我们可不可以把当下对“新十条”的“突破”视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呢?为什么我们执行中央*策不是极左就是极右呢?对此,我不理解。此外,我对好几件事都不理解——
第一,病**性无条件降低?
病**性是无条件的降低了呢?还是因为点什么呢?
我过去拥护动态清零,是因为我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奥密克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低于流感。我认为,如果奥密克戎在未注射过疫苗的人群中流行,它的重症率和致死率应该高于流感。专家们在表述奥密克戎*性减弱这一结论时是回避了疫苗因素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回避不得而知。
今天我拥护中央决策,支持按“二十条”和“新十条”的要求办,是因为我相信国家已经准备好了——一是95%以上的人已经全程注射过疫苗了;二是国家通过大数据经过反复确认奥密克戎的致病率低于流感了(95%以上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三是对放开后的大面积感染已经准备好了药物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了,不会出现医疗挤兑和一药难求现象了。四是如果严格执行“二十条”和“新十条”,感染人数会增加但不会爆发式增加,故不会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
从实行“新十条”这段时间看,由于我们的大胆突破“新十条”,我感觉国家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迎接这种“突破”,感染人数爆发式增加已经引发了社会流动局部地停滞,经济增长的“报复性”反弹并未如期而至。
我们知道,抗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府做决策的依据主要来自各路抗疫专家的研究成果和专家们的主流意见,*府一定是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决策的。在专家们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才组织制订了“二十条”。又在专家们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又组织制定了“新十条”。这两次*策调整大概都是基于专家意见并有所保留的,所以专家们继续推动地方*府“突破”“二十条”和“新十条”。
第二,无症状感染者去哪儿了?
更令我难以理解的是,专家们反复推销一个概念叫“无症状感染者”,每次数据统计都几乎呈现同一个结果——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是确诊人数的十倍,由此推理无症状感染者加轻症应该占总感染人数的99%以上。如果以这个数据为依据,制定并落实“新十条”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落实“新十条”的这段时间,老百姓的普遍感受是“无症状感染者”消失了得无影无踪了,只要阳了都有症状,而且还都不轻:头痛、发烧、咽喉痛、全身疼痛、咳嗽、腹泻等等。
回头才发现,专家们并没有给出“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的准确定义。老百姓望文生义地理解“无症状”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当事实与这个“望文生义”的理解不符合的时候,自然会怀疑专家们推销“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目的是推动*府放弃动态清零做出放开的决定。是不是这样呢?不得而知。
我个人猜测,专家们说的“无症状”可能是“无新冠肺炎症状”的简称。我们说的“新冠疫情”准确地说应该叫“新冠肺炎疫情”,感染了病*但没有导致肺炎当然不是“新冠肺炎”。既然算不得新冠肺炎,那当然归为“无症状”。
然而,新冠病*感染导致的疾病哪里只是肺炎一种呢?它首先攻击的是呼吸道,也会攻击包括肺脏在内的其它任何脏器。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较早的文章中我就用“新冠疾病”一词称谓“由新冠病*感染引发的疾病”而不仅仅使用“新冠肺炎”一词。新冠病*感染导致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病情加重,也说明新冠病*不仅仅攻击肺部导致肺炎,也攻击其它脏器。所以,“无症状感染者”这个概念被大量使用是不严谨的,带有忽悠人的味道。
第三,为何急于下架行程码?
行程码、健康码是监测新冠病*感染情况的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作得好好的,突然被宣布下架。难道维持它的存在成本很高吗?下架,意味着社区不再监控社区居民的感染情况,意味着感染者不再向社区报告,那么些就意味着国家就再也不能掌握疫情的真实数据,目前报道的感染人数远远低于实际的感染人数。我个人认为,这套基于互联网的监测系统不但不应该撤销,而且还应该升级改造,使其成为国家对全民的身体健康情况的监测系统,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最基础的真实数据。社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的监测管理,可以趁机建立起来,不断完善。这样,我们三年抗疫的成果才不会付之东流。不知道专家们是怎么想的,我实在有些困惑。
疫情的发展有许多情况出专家意料,为什么会出专家意料呢?是专家水平不够、工作态度不够实事求是,还是因为受外界影响使先验的某些观念影响了专家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呢?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可能出现的医疗挤兑(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中国特色中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口众多且发展不平衡,如果春节返乡潮导致医疗薄弱的农村医疗崩溃怎么办?专家们是否为国家准备了预案?人口基数太大,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加起来也好几个亿(超过欧盟的总人数),即便是重症率低于流感,但集中爆发的情况下重症的绝对人数也会是一个恐怖的数据,农村医疗可否承受如此之重?这是即将到来的春节国家必须应对的问题。还有,医院必须接待阳性病人,医养一体的养老机构也不安全了。那么,国家医院接收阳性病人的时候,制定的有防止院感的预案没有,比如药物的储备是否充分?是否有充足的治疗危重症的医疗设施?
我拥护放开,但不拥护准备不充分的放开,更反对为了迎合某些外部势力或专家们内心的主观观念的放开!
好在绝大部分新冠疾病都是自限性的,但愿春节前,中国能挺过这一波感染高峰,医疗系统不崩溃!建议,阳中和阳过的人们去看看中医,中医在增强免疫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的确是中国的国宝,是中国人的福音。这是个人的仅供参考的经验,毕竟我是阳过两次的人。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祝愿大家携起手来、战胜疫情、遏制霸权,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