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太全了丨一文读懂宝宝便秘攒肚积食胀
TUhjnbcbe - 2023/7/12 19:55:00

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运动和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喂养不当、天气因素、感冒、发热等均可影响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出现一系与列肠道有关的问题,如:便秘、攒肚、积食、上火、口气重、腹泻、肠绞痛、吐奶等。这可愁坏了家长们,要怎么判断这些症状呢?该怎么预防和护理呢?一起来了解吧~

一、便秘

便秘主要的表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

便秘原因:

1、生理因素:婴幼儿消化道肌层发育尚不完全,无法定时排便,时常出现大便寄存在直肠的情况,大量粪便刺激直肠壁神经感受器时,才会引起排便反射,促使排便。婴幼儿消化道的这种特点,使得部分婴幼儿容易出现便秘。

2、活动过少:多数婴幼儿长时间由大人抱着,长期缺乏运动,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

3、饮食因素: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便秘,比如奶粉冲调过浓、温度过高、冲调顺序不对等情况都容易造成便秘。其次,在添加辅食阶段的时候,最开始吃的辅食米粉中的纤维含量较低、辅食添加过急或者过多、饮水不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便秘。

4、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或者生活方式调整,造成婴幼儿不适,也容易产生便秘。

5、药物因素:过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也会造成婴幼儿便秘,因为游离钙元素非常容易与肠道的食物残渣(如草酸、植酸、磷酸、脂肪等)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物质,使婴幼儿排便困难,造成便秘。

预防及缓解:

1、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适时添加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泥、蔬菜泥、大米粥、小米粥、菜粥等。苹果、火龙果、香蕉等都有通便效果,白菜、芹菜、韭菜等都含有较多膳食纤维。6个月以后的宝宝,可在两顿喂奶之间适当饮水。

2、训练排便习惯:采用“渐进性训练”法对儿童进行排便习惯训练时,积极鼓励儿童每天在便器上做一会儿。其次根据儿童的可能排便时间(如睡醒和餐后)或者行为动作,其父母可向儿童解释,此时适合排便。最后在时间安排上,需依据胃结肠反射的“餐后晚期反应”来安排儿童进行排便。时间一般为餐后40-80分钟,而一次控制在5-10分钟以内,这样可避免长时间久蹲、久坐导致肛门肌疲劳。

3、适当运动:保证婴幼儿有一定运动量并多饮水,运动和饮水能加强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4、按摩:让宝宝仰卧床上,我的左手四指并排,按在宝宝脐中,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作环行按摩,不轻不重,均匀地按摩次。

5、棉签或肥皂头刺激:家长也可以把肥皂头削得小而尖,轻轻刺激宝宝肛门,或是用棉签沾温水,刺激宝宝肛周。

6、药物使用:益生菌能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对缓解便秘有一定的作用。严重一点的可以使用开塞露,但它有一定缺点,用太多会产生依赖性,建议不是很严重时还是以食疗为好!这只能是救急用的方法。

温馨提醒:便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多运动和喝水。

二、攒肚

什么是攒肚:

宝宝3-5天,甚至多达10多天都不排便,但饮食、睡眠、情绪、体重增长等均表现正常,待到排便时大便仍为*色软便、无硬结、不干,排便较少也不费劲,这种现象称为“攒肚”。

攒肚现象多出现于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在满月以后,2、3个月左右比较常见,5、6个月的也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消化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完善,胃肠道消化酶增多、肠蠕动增加,并且变得规律。因此消化吸收功能有了很大改善,能对母乳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加上肠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所以产生的食物残渣也就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排便。

攒肚的护理:

(1)用手掌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5-10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后,再重复操作,一共按摩3回。

(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10次,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婴儿的“攒肚”是暂时的,家长们也要将它与便秘区分开来,注意看宝宝排便时是否表现得困难,还有大便是否干燥。

三、积食

积食表现:宝宝睡眠不好、食欲下降、腹胀、大便频次和质量改变、舌苔白且厚、有口气等。

护理:

1、饮食规律,不要过度喂食,注意增减衣物,不要着凉,预防积食很重要。

2、喝水:适当喝水有助于清理肠道垃圾、缓解积食、帮助排泄。

3、适量运动:适当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喂奶之后不要立即入睡,家长可以陪着玩一玩,运动一会儿。

4、按摩:可沿着肚脐用手掌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肚子,还可以让宝宝趴着,给宝宝做捏脊,每天3-5次。

5、药物使用:主要还是帮助消化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胀气

胀气原因:

1、喝奶时吸入太多空气:宝宝喝奶时,由于吮吸太急、哭闹时喝奶、奶中气泡过多等原因而吸入过多的空气,气体积攒在肠道中形成胀气,引发不适。

2、吃太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红薯等,母乳喂养的妈妈及添加辅食的宝宝都要尽量少摄入。

3、消化不良:由于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或者过度喂食等原因,导致积食和消化不良,肠道内细菌酵解残留的食物,或者因乳糖酶缺乏而未消化的部分乳糖,在肠道内产生气体,从而引发胀气。

预防缓解:

1、正确喂养:冲调奶粉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力摇晃产生过度气泡;奶瓶喂养时注意奶嘴孔不要太大,奶液流速过快;母乳喂养的妈妈要保证正确的喂奶姿势,以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2、减少胀气食物的摄入:添加辅食的宝宝要少摄入豆类、土豆、地瓜、玉米、麦麸、苹果、桃子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3、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沿着顺时针方向轻柔的按摩,每天3、4次,每次按摩持续5分钟左右。

4、轻轻拍背部或者蹬腿:在喂食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可以促进打嗝和帮助排出气体。或者让宝宝躺下,家长握住宝宝的脚踝和小腿,让宝宝像蹬自行车一样,两腿屈膝交替压腹部、两腿并拢屈膝压腹部、两腿保持伸直压腹部,各做8次,动作要轻柔且缓慢。

5、飞机抱: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有助于排除胃里的空气。

6、药物使用:使用健胃消食的药物或者益生菌,对缓解胀气有一定帮助。胀气比较严重的情况,医院检查是否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五、上火

上火表现: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体质偏热,容易出现阳火旺盛,即上火现象,出现眼屎、舌头发红、嘴角“白茬”、大便干硬、手心干热出汗、口气重、胃口差、好动、易怒、睡眠欠佳等现象。

1、食物搭配不科学可能引起上火,宝宝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于过多的肉类、高蛋白等食物消化不良,或者奶粉冲调过浓,都可能引起积食,造成上火。所以在饮食和喂养方面一定要注意。

2、积食引起的上火,可以给孩子空空胃,喝点小米粥、百合粥。

3、宝宝眼角有眼屎的出现,说明可能有肝火。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容易哭闹。这时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3、嘴角经常有“白茬儿”,是口干引起的,说明有了脾火。可以寻来柿饼上的柿霜给孩子冲水,或是试试给宝宝吃点杨桃。要是口舌生疮、舌苔发*,厚腻,那就说明有点严重,需要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饮食。

4、手心干热、出汗、体质弱的宝宝,不能吃寒性大的食物,捏捏脊、搓搓脚心,是个不错的选择。

六、口气重

原因:

1、口腔清洁不到位:宝宝开始长牙时,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刷牙比较马虎或者没有刷牙,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经过发酵腐败后就会产生口气。

2、消化不良: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吃太多肉类,蔬菜吃的比较少,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出现积食,滋生胃火,造成消化不良,出现口臭。

预防及护理:

1、要重视口腔卫生,早晚刷牙。

2、适当喝水,早上醒来可以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助于清理肠道垃圾。1-3岁的宝宝每日建议喝水为ml左右。

3、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过于油腻、高蛋白、不易消化以及容易引发龋齿的甜食的食物。

4、若是口臭伴有蛀牙、口腔溃疡等情况,要及时看去看医生。

七、腹泻

普通腹泻:

原因:婴幼儿腹泻很常见,吃的太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积食、受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腹泻。

表现:大便呈糊状,伴有腐食味。大便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呕吐、食欲不振、发烧等症状。

秋季腹泻:

原因: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中,发病高峰期在秋季,所以以秋季腹泻命名。

此外消化系统不成熟、免疫功能不成熟等原因也会造成秋季腹泻。如果喂养不当,造成肠胃负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者有病原菌随着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时,容易引起腹泻。3岁以后随着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逐步发育完善,患秋季腹泻的概率将减小。

表现:发病较急,伴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发烧和呕吐,1-3天后出现腹泻,且次数非常多,大便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无臭味,水分很多。并且有严重口渴、烦躁等表现。

预防及护理的方法:

1、注意饮食卫生:奶瓶、餐具要洗净消*,再用时要用开水烫一下。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2、合理喂养:少吃高脂肪、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护宝宝肠胃功能。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油腻。

3、适当运动:平常要注意加强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注意不要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者过凉。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常要注意卫生和清洁,腹泻期间要更要注意,便后用温水给宝宝清洗臀部,清洗后用干爽的棉布擦干,可以适当擦一些软膏,以防出现“红屁屁”。

6、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肚子,按摩时轻柔、缓慢,可以让宝宝感觉舒适。

6、药物使用:腹泻时,肠道菌群很容易失调,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正常菌群的平衡。发生秋季腹泻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PS:疫苗是预防轮状病*肠炎尤其是重型腹泻最主要的措施。目前注册使用的轮状病*疫苗都是口服减*疫苗,接种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肠炎的发病率,降低重症腹泻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预防腹泻的发生。

八、肠绞痛

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由宝宝自身情绪、神经系统、肠胃发育不成熟、胀气等原因导致。常见于刚出生2-4周的宝宝,2月以后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善,3~4月逐渐消失。

肠绞痛的表现:

1、持续性、规律性哭闹:每次哭闹2、3个小时,每周哭闹至少3天,发作超过3周,哭闹时间段比较重合。

2、肢体方面:一般发生肠绞痛时,婴幼儿由于疼痛会出现难以安抚的哭闹,无法入睡,同时伴有握拳踢脚、腹部收缩等现象。

肠绞痛的护理:

正常的肠绞痛不用过于担心,这是由于小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者肠胀气引起的疼痛,家长们可以尝试这几个方法缓解一下宝宝的疼痛和情绪:

1、让宝宝吮吸:给宝宝一个奶嘴或者喂奶,让宝宝得到安全感。

2、按摩:可以在手上涂抹一些宝宝用的润肤霜,然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宝宝的腹部,有助于缓解胀气引起的疼痛。

3、飞机抱:让宝宝趴在手臂上,托住宝宝的胸腹,让宝宝的头部向上,枕在肘弯里,模拟飞机爬升状态。飞机抱是有利于宝宝排除胃里面的空气的,可以缓解婴儿肠绞痛。注意不要刚喂奶后就飞机抱,以免发生吐奶,建议至少间隔半小时以上。

九、吐奶

吐奶的两种情况:

1、生理性吐奶原因: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胃是横着的,且入口较为松弛,容量和消化能力都有限,许多外部因素都容易造成消化负担造成吐奶。

2、病理性吐奶症状:大多数宝宝吐奶都是生理性吐奶,若宝宝出现病理性吐奶的症状,如呈喷射性吐奶,且吐后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不适状况,要及时就医。

1、适量喂食,避免过量喂哺。

2、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液冲调浓度,正确的摇晃奶瓶步骤以减少气泡的产生。

3、正确的喂奶姿势:喂奶时家长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要让宝宝身体倾斜45°左右,不要平躺,注意奶嘴的流速和奶瓶的倾斜度,避免宝宝吸入空气,防止呛奶。

4、拍嗝:若宝宝吃奶后,身体扭来扭去、眉头紧锁、发出不高兴的声音,则表明宝宝吸入了过多的空气,需拍嗝直到宝宝排出胃中气体。让宝宝趴在胸前、坐在腿上或者趴在腿上,一只手臂拖住宝宝,另一只手以空心掌轻拍或轻抚宝宝的背部。

本期文章就到此结束了,消化不好,容易引起便秘、积食、胀气等症状,所以健康规律的饮食、适当运动是很重要的哦。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文章末尾给我们留言或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全了丨一文读懂宝宝便秘攒肚积食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