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看艾灸治艾优势
TUhjnbcbe - 2023/8/31 20:08:00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医药在艾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疗效显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艾滋病的认识正在深入,中医治艾思路和治艾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笔者在年受河南省*府派遣驻艾滋病高发村进行帮扶救治其提高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的显著效果,工作期间,运用艾条灸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试图就此进行分析,深化认识,揭示本质,发掘艾灸治疗艾滋病的优点,为艾滋病的治疗增加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医治艾的优势.

一、本组病例特点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均为年前后在非法血液采集点有偿献血的农民,均在年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6例在年3月开始抗病*治疗,其中多数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较好。约2/3左右病人CD4+水平在个/m3以上,约1/3病人CD4+水平在个/m3以下。腹泻次数多数在2-4次/日,少数为5次以上;病程在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为6个月至1年;大便性质多为稀便或溏便,一般不伴腹痛,多数病人呈间歇性特点;但可能与经常使用抗生素有关,经药物治疗暂时好转后,数天内复发;不经药物治疗者则呈持续性腹泻;少数人在进食油腻、生冷后或劳累后诱发腹泻,经服药(或抗生素或助消化药)对症治疗后可较快停止;饮食稍有不慎、不洁或不节,即可诱发是这类病人的特点,常为一月出现数次。本组病人长期慢性腹泻,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其主要特点,大部分病人伴有乏力,易疲劳,部分伴食欲欠佳,部分病人伴上腹部胀闷不适,进食后明显。个别病人自开始服抗病*药后1周左右即出现腹泻,自行暂停服药后可缓解,因病情需继续服药,腹泻则持续存在。一般每日2-3次。本组病例舌象除1例为舌红苔白腻外,大多为舌淡红或舌中嫩红,或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苔白稍厚或稍腻,少见苔薄微*,脉象多为虚、细、濡、弱、缓脉。脉症舌象多呈脾虚证,或以脾虚证为主的特点。二、治疗方法与结果基本处方:关元、神阙、足三里、天枢

灸疗方法:选用艾条灸法。艾条点燃后距穴位皮肤约5-px,以微热不痛为宜,时间约15~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疗程:每日灸治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进行4个疗程。

结果:29例临床痊愈,1例无效,痊愈病例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在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经3次灸治即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稀便程度好转;经6次灸治大便基本正常,少数病例经10次灸治恢复正常。个别病人经1次灸治后大便恢复正常。即本组病例均在灸治10次内临床痊愈。大便每日1次。但考虑脾虚证的治疗需要一个巩固疗效的过程,故嘱病人在腹泻缓解后继续灸治达4疗程。在选穴上,大便次数在2-4次者选用前三组穴位,大便在5次以上加用天枢穴。经过灸治数次后,病人体力及食欲即好转,1-2疗效后乏力症状及食欲明显改善。有1例病人伴粘液便,短暂好转后继续灸治疗效不明显,其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有效率为96%。显示出疗效迅速可靠的特性。2名病人第一次灸治后出现腹痛肠鸣,未经特殊处理半小时后自行缓解。

三、关于艾滋病及其相关性腹泻的认识

从上述治疗中我们看出,艾灸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疗效迅速可靠。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艾滋病的认识。众所周知,艾滋病*感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下降,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机体衰竭死亡。中医在治艾过程中,根据传统理论和治艾临床经验,提出了“瘟疫”说、“虚劳”说、“温病”说、“伏气温病”说、“癥瘕”说等,各种观点均具有一定合理性。对于一个新的世界级疑难病,人们总是要经历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渐变过程,从本组病例的治疗中,使我们加深了对艾滋病“虚劳”本质的认识,我们选用的穴位是强身止泻要穴,方法是艾灸温补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证明了机体在与艾滋病*的斗争中机体正气盛衰与否,至关重要。每日约10亿个病*产生和破坏,导致了机体能量的极大耗损,天长日久,正气耗竭。一旦感染艾滋病*,正气的强盛与否成为病情发展变化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临床不难看到,虽然感染方式、时间上相同或相近,但很多体质壮实、营养良好、精神乐观者,发病迟,机体状况好,机会性感染少,甚至长期不发病。艾灸温补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正是由于抓住了扶助正气的根本问题。正气虚弱尤其是脾虚,是艾滋病的基本证侯,其它各种机会性感染等表现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次级证侯。脾虚是患病机体复杂病理环节的根本所在,因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中焦乃全身气体升降之枢纽。而脾虚证在本组病例中占了大多数,同时也是笔者所接触到的艾滋病患者群中的大多数。本组疗效因健脾扶正而获效,也证明了脾虚在艾滋病病理机制中的至关重要。本组病例经过灸治后,即使是未服抗病*药且CD4+较低者,仍然显示出相同的疗效,说明了补益正气的重要性。同时,本组病例其他并发症患病次数如肺部感染、感冒等也随之明显减少。可见在目前尚不能彻底杀灭艾滋病*的情况下,机体的虚劳状态成为主要矛盾,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点。尤其是各种机会性感染,正气虚是其形成的基本原因。艾滋病腹泻正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的机会性感染和消化吸收不良的结果。当然,完全消灭病*仍然是我们的理想选择,艾滋病*作为“疫*之邪”入侵人体,且具有湿邪缠绵难愈,顽痰胶着难除的特性,长期正邪斗争是本病的焦点,因而也不能放弃从中药中筛选出能够杀灭病*药物的努力。在正邪力量对比中,以斗争结果而论,扶正即是祛邪,祛邪即是扶正。就目前治艾现状而言,在抗病*治疗不满意的情况下,扶正治疗成为我们不得己而为之的最优选择。而在抗病*疗效较满意的情况下,扶正治疗则是我们刻意求之的最优选择。如此认识艾滋病的邪正关系,有利于中医治艾作用的定位。

四、艾灸治疗作用机理艾叶具有辟秽化浊,温经透达性能,作用于机体的特定穴位,可以发挥经络的调整功能,振奋人体正气。有研究表明,灸法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CD4+、CD8+水平,提高淋巴细胞置换率及特异性花环形成细胞数,促进抗体产生,提高血浆IgG含量,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正向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状态。在穴位作用机理上,关元,为小肠募穴,又位于小腹,内应肠腑。可泌别清浊,调节肠腑用于治疗腹痛、泄泻等。又因为关元位于元气交会之处(丹田),为强壮要穴,故可辅助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神阙,位于腹之中部,为中、下焦之枢纽,临近胃肠,所以该穴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多用于脾虚泄泻等治疗。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足阳明经属胃络脾,又是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合主逆气而泄”,故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病的主穴,所以古人将其列入“四总穴歌”中,指出“肚腹三里留”,凡属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的胃痛,呕吐,纳呆,腹胀,泄泻等证,取足三里穴健脾和胃可主治。天枢,穴属于胃经穴,又为大肠募穴。位于脐旁,内应肠腑,故取之可调理胃肠,是治疗胃肠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凡腹胀肠鸣,泄泻均可治疗。数穴合用,共呈补脾益气理肠止泻之功。综观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与其它机会性感染具有类似机理,笔者在将艾灸用于其它部位病证的实践中,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口腔溃疡等,出现了可喜的苗头,与用于非艾滋病患者的疗效一致,能够充分发挥艾灸和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符合古代医家用灸法补虚疗病的经验“大病宜灸,保命之法,灼热第一。”五、发挥艾灸治艾优势

艾灸治艾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艾灸方法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和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等等,与药物治疗比较具有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的特点,国内外已有灸法治疗或以灸法为主或配合用灸法治疗艾滋病的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出现了可喜的苗头。其次艾灸疗法,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很多穴位易于选用,基层医务人员易于掌握,甚至病人稍加培训即可自行灸治。其三是艾源丰富,材料易得,费用低廉,可节省巨额医药经费和医药资源。其四是便于治艾研究的质量控制,便于形成可操作而稳定规范的治疗方案,便于进行深入研究。其五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为广大患者接受,且易于推广。其六是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如同针灸率先走向世界一样,灸法在治艾方面,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过程,让世界其他国家的艾滋病患者率先接受灸法。因为这与世界上寻求非药物治疗、自然疗法的趋势相吻合。其七是在艾灸过程中艾条燃烧的烟雾和所含的挥发油成份,也具有对空气消*的效果,这也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呼吸系统感染。其八是无创性,更有利于发挥经络穴位对机体的调整作用,可长期应用而不毁坏经穴的完整性,可避免使用针刺疗法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总之,充分发挥艾灸法的优势,“以艾治艾”,前景广阔。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看艾灸治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