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妈妈对孩子多吃点总是有莫名的执念。
看见没满月的宝宝,老人会夸:“真是个大胖小子”,能不能吃成为判断孩子健不健康的标准。
谁家孩子要是不和同月龄的宝宝比显得瘦了些,宝妈往往会觉得自责,是不是我没照顾好宝宝,让孩子发育的慢了?
到了宝宝1岁之后,依然是大人求着孩子吃饭:
宝宝再吃一口,就一口……孩子再添点儿,别浪费……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在宝宝不能左右自己应该吃多少的这个阶段,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都是大人来控制,不当的喂养方案,影响的不光是婴幼儿阶段孩子每天的进食情况,还有孩子以后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而尽量多吃,吃撑了没关系,千万别饿着,这样的观念对于婴儿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对于小月龄的婴儿来说
吃多了后平躺时,容易出现食物回流。婴幼儿胃在体内是横着的,更容易出现吐奶、溢奶等问题,宝宝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吐奶后呛到会很难受,甚至还会出现窒息。
其次,对于幼儿来说
宝宝本身消化能力就比成年人要弱,长期吃的过饱,是对孩子胃部的持续考验,弄不好就会消化不良,积食,还可能出现便秘、腹泻等问题。
最后,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来说
吃太多无疑会增加孩子肥胖的风险,想想我们大人为了减肥所做的努力,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自己不能控制的时候就形成肥胖的体型。
国家卫健委曾经发布过一项调查,我国6-17岁的儿童,超重率为9.6%,肥胖率达到16%,也就是说,超过16%的儿童不是肥胖就是超重。
而小时候胖,青少年时期胖,长大后瘦回来的几率非常小,也非常困难。
那个时候更让孩子难过的是,这个胖胖的我不是我自己造成的呀,都是我当初小不懂事,让我妈把我喂成这么胖,悔不当初啊。相信宝妈们都不希望遇到这一天。不仅是因为体型确实影响孩子的形象和自尊心,重要的是肥胖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健康上的副作用。
其实,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就已经具备了根据能量需求调节进食量的能力,甚至可以根据实物的能量密度决定进食量。
有时候宝宝不想吃饭,这是身体给孩子发出的指令,真的是孩子不需要再吃了。但是家长掌握了控制孩子进食量的权力,剥夺了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大人对孩子食量的改造能有多大呢?
疾控中心曾在幼儿园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偏胖的孩子,食量能达到普通孩子食量的2-3倍,和一个成年人无异,这些孩子没有饱的感觉。就是因为宝妈们在喂养过程中,常常自作主张,忽视孩子的身体信号,将孩子养成一个“大胃王”。
很多小孩儿都是在这样“爱”的最后一口中慢慢“撑大了胃”,成为圆嘟嘟的小可爱。
哪怕是面对长大后需要减肥的孩子,妈妈这颗豆腐心也会动摇,孩子,再吃点吧,早上得吃好/中午不吃晚上肯定会吃多/今天晚上都是你爱吃的,明天再减吧……
没错,理智中少吃的理念再强调,爸妈们都敌不过自己心中不知道哪里来的本能:孩子多吃点才好。
这个本能的观念,还真不是最近才流行的减肥概念能抵抗的。
人类的基因记忆中,存有能使自己存活下来的趋向。食物匮乏的经验比富足的经验多太多。而且饿着的历史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久远。现代作家阿城的小说《棋王》中,就讲了在生存意义上,吃是最大的需求,能吃,这是极大的幸福。
所以老一辈儿人常说,能吃是福,看见宝宝吃的多,大人总是很开心,这也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挨过饿,所以“能吃上是福”,这话着实没毛病。
但与此对应,古代中国也有依据相反的哲理,叫“少吃惜福”。
佛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提倡的就是,不过度满足自己的食欲,这是在保证自己的福气能够绵长,平安健康,寿命延长。
很多人都听过吃八分饱正好这个概念,这其实是有道理的。
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需要一个反应时间,一般实际上已经吃饱了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没吃饱,还差一些,等到大脑觉得吃饱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吃撑了,所以吃八分饱正正好。
长期让孩子吃到十二分饱甚至十五分饱,会给孩子肠胃造成很大负担,而且让孩子没有吃饱的概念,养成只有吃撑了才算可以的习惯。
毫无节制不行,节制太过也不行,适度的吃,不多不少当然是最佳状态,不过在如今这个吃喝不愁的年代,基因让我们难以做到少吃,丰富的美食又时刻诱惑着我们,所以大家都是吃的过多,超过需求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强调的观点就是:少吃更健康。
那么到底应该让孩子吃多少,怎么才能抓住孩子该吃了和该停了信号呢?
如果用简单的方式粗糙的方式来对照,想想孩子胃的大小,再看看给孩子准备的碗,所有的食物加起来需要多大的容积,这个结果就很清晰了:
主食:宝宝的两个拳头大小
水果蔬菜:宝宝两个拳头大小
肉、奶:一掌心
油脂:一个拇指尖
减过脂或热衷计算热量的宝妈,可以用更精准的方式来算热量:
每日每公斤体重热能供给量为
4~6岁91千卡;
7~9岁78千卡;
10~12岁66千卡。
用这个标准,对照相应的年龄,乘以孩子的体重,再加上对常见食物热量的熟悉,就知道孩子每天应该吃多少了。
宝妈们担心孩子吃的少不健康,其实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但营养够不够和吃多少并不是想同的概念,提高食物的单位营养价值更有用。
比如给孩子足够的蛋白质,丰富的微量元素,全面均衡的提供食物,比一味追求吃的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