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些人出现了发热、腹泻的症状,很担心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实上,炎症性肠病(IBD)也会出现发热和腹泻的情况。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特发性肠道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正在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对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是易感人群。而高龄以及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常常合并营养不良也是易感的高危因素。
专家表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也是发热,两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需要慎重对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热症状,进行科学评估,避免盲目就医导致交叉感染。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若仅为低热37℃~37.5℃,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建议居家隔离,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感觉症状严重,医院就诊。
2.若体温超过38℃,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与自己的IBD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让医生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若出现发热伴随胸闷不适,应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
4.若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但目前无任何不适,建议居家隔离14天,主要监测体温变化。
5.发热患者若不能明确原因,又无法排除新冠肺炎时,建议暂停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医院进行发热原因排查。
另外,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与新冠肺炎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症状。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呢?监测体温是最好的办法。若体温正常,可继续随访,按IBD活动期治疗方案用药;若体温超过38℃,建议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与自己的IBD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饮食和情绪是IBD复发的高危因素,由于交通受阻及易被感染等原因,IBD医院频繁随诊,以免出现不安、焦虑等情况,因此注意及时利用各种渠道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获取指导,避免急躁,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疾病复发,对于规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也非常重要。IBD患者饮食管理注意事项如下:
1.若腹痛、腹泻症状明显,饮食宜为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
2.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或限制摄入非水溶性纤维。
3.避免进食酒类、糖果、咖啡、冰饮料,这些可能增加活动期临床症状。
4.可少量多餐,以减轻肠道负担。
5.若症状较重,食欲下降,可配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如安素、瑞素、百普力、爱伦多等。
6.缓解期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膳食纤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