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幼儿的语言发育还未成熟时,他们通常和家长交流的方式多是咿呀语、行为或哭闹。
而此阶段,又是宝宝的肠胃功能、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期,所以,难免会出现肠绞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是在饮食不洁的情况下,极容易引发病毒性腹泻。
带过娃的宝妈们,对腹泻可谓是再熟悉不过,家中也常备各类益生菌和止泻药物。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果酱样血便,那就要警惕起来了。
所谓的肠套叠,指的就是一段肠管套入了其他相邻的肠管内,就如同伸缩的望远镜一般。
临床上有80%~90%的患儿,都是在2岁内病发的,而且该疾病十分“青睐”男宝宝。在2岁过后发病率逐渐下降,5岁后患肠套叠的几率会变得更低。
该疾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腹泻,而是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会造成孩子肠壁动脉阻塞,肠道供血严重不足,发展为肠坏死,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
由于肠套叠症状和肠炎十分相似,仅凭家长的经验判断,很容易出现错误治疗或延误救治,所以日常中,家长有必要了解肠套叠症状,争取在发病12小时内就开始干预治疗。
以下几个异常出现,就是肠套叠发出的信号:
一、哭闹
肠套叠会引发孩子腹部绞痛,其特点就是突发、剧烈间歇性绞痛。
除了哭闹外,宝宝受疼痛影响会本能的蜷缩身体,同时伴随脸色苍白、出汗等表现。
二、呕吐
三、果酱样的血便
在发生肠套叠之后,肠管蠕动加快还会造成肠系膜内的血管受到压迫。而当小肠出现缺血或坏死后,就会有便血表现。
特别是在肠套叠病发后的8~12小时,孩子就会出现果酱样血便。
四、腹部有肿块
成年人腹部出现肿块,往往和肿瘤类疾病有关。
但是,婴儿出现肿块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并不大。临床上有60%的肠套叠患儿,在触摸腹部时,都可摸到类似腊肠般的肿块。
这里需注意的一点是:并非所有肠套叠患儿都会排出类似果酱样的大便,所以如果患儿持续哭闹不止,并出现了呕吐、面色苍白、精神过差等表现时,无论是否有血便,都应及时就医。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宝宝的各种症状表现就可进行初步诊断。
而对于非典型的病例,也就是说宝宝没有特异性的肠套叠症状,就可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而B超就是临床常用到的诊断方式,准确率能达到%,宝宝在检查时也没有疼痛感。
科学喂养还是经验喂养?
如今,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主张科学育儿,但依然不少人对养孩子方面还秉承老辈人的“经验喂养”原则。
一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因为对养孩子完全没有概念,也不曾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外加一些老话的蛊惑,孩子出现异常时,不急不慌,不从不忙,等待天赐奇迹,最后有多少孩子错失救治最佳时机,承受更大痛苦。
在此,小康医生呼吁年轻父母,或准爸妈,在你们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开始,你们不再是你浓我烈的夫妻,也不再是撒娇、自由的伴侣,你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是对一条生命负责。
所以,在怀孕期间就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学习不同阶段的婴幼儿常见疾病,异常情况,突发事故如何应急等等,不要再完全依靠没有实验考证的经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