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IBD)日,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万人患有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全身的免疫性疾病,在肠道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疾病。在中国,UC患病率约为11.6/10万,CD患病率约为2.29/10万,预计年将达到万,已经由少见病发展为常见病。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0余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近10年发病率是过去10年的24倍之多。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多个方面的原因有关。此外,高油、高脂、高糖饮食习惯,以及精神压力大、工作疲劳都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频繁腹泻、脓血便背后的真相“我已经腹泻5个多月了,起初并不严重,可是近期只要受凉、吃辛辣的食物,还有就是自己最爱的啤酒家烤串,就会腹泻不止,一天最多的时候20多次,有时候还会有脓血。”近日,35岁的刘医院消化三科就诊时,诉说了自己的痛苦经历。“虽然朋友都说我近期瘦了不少,都向我来‘取经’,可是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通过检查和诊断,刘先生为炎症性肠病。医院南岗院区消化三科主任孙晓梅介绍,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脓血便和腹部包块,严重会出现肠梗阻、便血和肠穿孔等。这种病过去在我国比较少见,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以及饮食西化等影响,近年来患者越来越多,其中溃疡性结肠炎东北发病率很高。“经过肠镜的检查,在刘先生的结肠上发现了几个很大的溃疡面,与普通的腹泻不一样,如果不通过药物控制,溃疡面会一点点蔓延,变得越来越大,症状也就会越来越严重。”孙晓梅说。因此,如果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脓血便超过4医院就诊。疾病日渐多发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孙主任,我腹部的肠皮瘘愈合了!”,小徐在电话里非常兴奋地告诉孙晓梅主任,孙主任也为他松了口气,替他高兴。小徐今年24岁,4年前诊断克罗恩病,曾经因为结肠多发医院就诊过,确诊后由于急于去外地工作,并没有听从孙主任的建议进行积极系统的治疗,两年前,病情加重,出现发烧,而且在右下腹出现了一处肠皮瘘,粪便直接从右下腹皮肤处排出,严重影响小徐的身心健康,他又通过消化病院任旭院长的推荐来到了孙晓梅主任的诊室,经过了孙主任科室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终于肠皮瘘愈合了。克罗恩病也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通常只有大肠病变,而克罗恩病是全消化道都有可能发生病变,表现为消化道的全层炎症,因此容易出现消化管穿孔和瘘管形成。克罗恩病青壮年好发,特别15岁到20多岁是一个发病高峰,还有一个发病高峰是在30岁到40岁。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相对晚一些,也是青壮年高发。孙晓梅主任介绍,炎症性肠病有个特点,它有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的过程。病情处于活动期时,患者每天要跑十几、二十几趟厕所,持续血便,腹泻,腹痛,导致出现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大出血等并发症;当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就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伴随患者终生,但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患者的寿命,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可控的,如今临床上已经有许多针对性的药物。”孙晓梅主任介绍,炎症性肠病虽不会直接致命,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延误了诊断和治疗时机。入院时往往病情较重,甚至部分患者因肠道大出血、梗阻等,需要做肠道的切除手术。”“在服药的问题上很多患者常常存在误区。71岁的宋大娘也是一位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病已经6年多,起初大娘吃药按疗程、遵医嘱,可是一段时间过后,不出现腹泻的症状后,就开始停药。”孙晓梅说,虽然很多患者表象上不腹泻了,但这不意味着肠道里面没有炎症了。一些患者在不腹泻时做肠镜,仍发现了很多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等问题,这意味着肠道还没有完全恢复,仍需要用药控制,如果自行停药,病情不仅反复,还会越来越重。不明腹痛腹泻应尽早就医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战性。不同于其他疾病,该病的诊断目前没有“金标准”。在确诊炎症性肠病的系统检查中,消化内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诊疗方法和技术。孙晓梅提醒,虽然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病,但并不是像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服药。如果在肠镜下看,肠道已经完全恢复,是可以停药很长一段时间的,甚至不再复发。但在完全恢复前,必须按疗程足量服药。“目前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未来,对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升仍然任重道远。”孙晓梅建议,任何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尤其是伴有发热、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及肛瘘的青少年和儿童,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应该及时行消化内镜检查。转自
医院来源:黑龙江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