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的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让我们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艾”的症状
SymptomsofAIDS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早期症状、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症状。早期症状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此时的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可同时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无症状期症状患者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艾滋病期症状艾滋病期是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感染后相关症状及体征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38℃);盗汗;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天);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患者还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
?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艾”的预防PreventionofAIDS
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式。切断传播的具体途径有:
?切断HIV传染的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
?拒绝*品,不共用针具。
?避免医源性艾滋病传播。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
?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在产妇孕检中,发现HIV感染,不论其CD4+T淋巴细胞多少,均应在其生产前给予合适的抗病*药物,进行治疗及胎儿预防性治疗,对HIV的传播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通过服用抗病*治疗药物结合安全的性行为措施,即暴露前预防(PrEP)措施可降低高危人群HIV感染的风险。
有爱不怕“艾”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在提起艾滋病时仍会不由自主地皱紧眉头。艾滋病,是传染症,是无法治愈的绝症,是被歧视的病痛。可是很少有人想过,艾滋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也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病*,如今,艾滋病人已经逐渐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只是需要定时检查和服用药物。面对艾滋病患者,我们普通人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平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倡导平等,增强防艾意识,有爱不怕“艾”,让“艾”不沉默,与爱同行!延伸阅读
整理编辑:王振倩
审核:魏维王成凤
指导老师:魏维
监制:修振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新闻传播系新媒体中心
官方boxi
官方微博: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