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失调综合征(IncontinetiaPigmentisyndrome)(Bloch-Sulzberger综合征)
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损伴有/不伴有牙齿异常,斑秃
天天向上二群某大夫问:
各位老师,今日下午足月顺产一女婴,初评10分,产妇各项检查均正常,新生儿全身散在有红褐色斑丘疹,以四肢为甚,高于皮肤,什么病?新生儿需要什么检查,请指导治疗,祈祷!
查产妇,梅*,艾滋病(一)血系列均正常。
这个是转自其他群的大夫请求诊断和治疗,请大家帮忙。
医院王艳宏
王若光老师看我转发的病历(如上)转自天二的!新生儿周身泡疹!您怎么看!呵呵!这种罕见病历就得找您了!呵呵!王若光(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回复
这是一个经典综合征,大家初看新生儿这样,有点恐怖,这种病让人心痛呀!这是色素失调综合征(IncontinetiaPigmentisyndrome)(Bloch-Sulzberger综合征),X连锁显性遗传病。这个病要说起来会说很多,并涉及一个经典名词:“Blaschko线”,皮肤科医生应该熟悉这个名词,后面我会解释,请阅读。下面是相关图片,大家可以参考。
年,Bardach首先报告了一对孪生姐妹患者;此后不久,Bloch用“色素失调症”来描述这种罕见的皮肤病损。Carney对个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但其中只有16位男性患者。
女性因存在于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将其掩盖,故病情不严重,而男性异常基因位于仅有的一个X染色体上,因而病情严重,多在胎儿期即死亡,因此,临床上多见于女性患者。
(一)常见异常
1、皮肤:婴儿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2周左右,水疱沿四肢和躯干周围呈线状分布出现。于躯干两侧出现荨麻疹样、水疱样、疣状皮炎改变,皮损很少累及躯干和面部。继发色素性斑疹,常好发于躯干、上臂和大腿。色素沉着如辣椒粉样或喷泉样,损害不沿皮纹或神经分布。
随着水疱的愈合,在肢体远端和头皮出现皮肤过度角化,但水泡消退后,沿着躯干Blaschko线出现呈条纹状和螺旋状分布的色素沉着,可持续数年,消退后不留痕迹。可在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消退的地方出现苍白或留有淡的色素脱失斑、无毛的斑片状或条纹状皮损。
皮肤损害临床可分3期
第Ⅰ期:红斑和大疱,排列成行,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2周内显著,常波及四肢和躯干,多不累及面部;
第Ⅱ期:角化过度的疣状皮疹和斑块组成的损害,见于2/3的患者,是继水疱后在相同的部位出现的皮疹。疣状损害类似线状表皮痣,这些损害通常在1周岁消失,少数持续数年。有广泛播散、不规则分布或漩涡状的色素沉着。
第Ⅲ期:为奇特的网状色素沉着,以躯干部损害最显著。典型者乳头处色素沉着过度,腹股沟和腋部色素沉着最有特征性。
2、牙齿:80%的患者出现牙齿发育不全,萌牙迟或锥形牙。
3、头发:50%的患者症状较轻,头顶后部的头皮常见萎缩性斑秃;儿童早期即出现毛发无光泽、坚硬、粗糙或稀疏。
4、指甲:40%患者指甲出现异常、程度不等,轻度的如指甲隆起或凹陷;严重的如指甲破裂。
5、中枢神经系统:大约有1/3的患者有智力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痉挛或癫痫发作。
6、眼:大约有30%的患者出现斜视,常伴有屈光不正;40%患者视网膜血管及其供给的视网膜色素细胞出现异常而导致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增生、出血和纤维化;但视网膜剥离、葡萄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眼过小以及视神经萎缩等症状很少发生。
7、骨骼:大约20%的患者出现半椎体畸形,脊柱后侧凸,多肋骨,并指(趾),偏侧肢体萎缩或短臂、短腿。
(二)偶发异常
指甲营养不良,胸部发育不正常,乳头色素沉着异常,多乳头症,乳头发育不良,泪管狭窄,淡疹,身材矮小,脑水肿,指(趾)甲下角化病性肿瘤。
(三)自然病史
疱性皮肤病损通常出现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儿早期,常见的由炎症性或囊泡状损伤发展至色素沉着,可在儿童期消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出现于出生、婴儿期,小囊泡含有嗜酸性细胞。大约1/3的病例会在婴儿期形成疣样苔藓状病损,尤其是手背和足背处。在水疱出现阶段,病损处应保持干燥,并防止创伤发生。不规则的大理石团块状色素沉着可能与疱样或疣状的病损同时发生。色素沉着会在患者的20~30岁时逐渐消退,成年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度萎缩的脱色素性的“无着色斑”,尤其是在小腿上表现明显。因为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常常从新生儿时期即出现进展,建议在出生后2~3个月内即进行每月一次的眼科学检查。在大约10%的病例中,病变进展,最终形成严重的瘢痕伴有显著的视力下降。约有一伴的患者会表现出其他系统的异常,最严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可能会出现进展。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四)病因学
该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细胞编码κ轻链多肽抑制基因(IKBKG),NF-κB关键调节因子(NEMO)基因,大多数死亡病例为男性。Xq28的核因子κB(NF-κB)基因调节体(NEMO)基因突变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作用,显示其是发生本病的原因。其中IKBKG基因外显子4到10丢失通过直接串联重复序列重组占大约80%病例。NF-κB作为转录因子,调控诸多基因(包括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物)的表达,防止细胞凋亡。在女性患者中,功能异常的细胞克隆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从而导致缺陷细胞被根除及出生后不久皮肤损伤的愈合。此外,由于功能异常的细胞克隆多数被清除,正常和异常细胞克隆将随机分布,结果导致98%患有色素失调症的女性出现X染色体基因失活偏移。男性的生存者,报道是通过三种机制介导:较少有害的突变,主要集中在外显子10;一个47XXY或细胞嵌合体核型。
女性该病发生可能是母亲遗传的IKBKG突变(65%),家族性病例中,父母可能是表型正常,但有生殖系嵌合体,母亲的分子检测确认是必要的,成年女性的表型广泛多样性,有50%的机会遗传突变的IKBKG等位基因;然而,男性胎儿IKBKG损失功能的突变者则无法生存。
(五)诊断
女婴有大疱或线状结节,或大疱和疣状皮损合并存在,有特征性的色素沉着斑点出现,比较容易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变化:小儿色素失调症在大疱期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嗜酸粒细胞增高,个别最高计数可占白细胞总数的65%。
2、皮肤活检:小儿色素失调症皮肤组织病理所见如下:
(1)红斑期:表皮呈海绵状态,可以看到在角层下面有水疱,疱内有大量酸性细胞,真皮有带状血管周围炎性浸润。
(2)疣状增生期:棘层增厚,不规则的乳头瘤样增生,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良细胞,棘层细胞排列成漩涡状。
基底细胞不断增殖形成棘层细胞,一般约4~8层。棘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并与相邻细胞的突起相连,形成细胞间桥(Intercellularbridge),细胞间桥上并可见着色较深的梭形小颗粒-桥粒(Desmosome)。细胞间桥粒很突出,像棘突一样。故称棘层。正常皮肤的棘突在高倍镜下看不清楚,细胞间水肿时则清晰可见。
(六)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如下疾病相鉴别: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儿童期大疱性类天疱疮,脱色性色素失禁症,Franceschetti-Jadasson综合征鉴别诊断。
(七)治疗
本病无特殊治疗。通常在2岁以后逐渐消退,到成年期除一些原有的并发症外,无其他不适。在水疱期应注意防止继发感染,可外用含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抗生素软膏。
附释
Blaschko线:Blaschko线(简称B线),B线是由德国皮肤科医生AlfredBlaschko于年描述,他检查了多例患有痣样和获得性线性皮肤病的患者,将其皮肤图像细致地转移至人体模型和雕像上面,由此获得了人体前后面的素描概图,发现了相关皮损呈线状分布的规律,绘出的该分布类型复合图形即是B线。Blaschko线是人类皮肤黏膜上多种痣样和获得性皮肤疾病的图像表现,用于描述皮损沿体表呈线状分布的特点,B线的分布不同于脊髓神经支配的皮节或外科手术切口常用的皮纹线,也与解剖学上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走行及其支配区域无关,而是代表皮肤生长模式的发展(如下图)。
王若光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科研、教学、医疗工作30年,擅长妇科及生殖内分泌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熟悉产前诊断和超声诊断。熟悉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熟悉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剂学,药理学与*理学。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等疾病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