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起学丨第12周微生物Chapter2
TUhjnbcbe - 2021/4/23 21:48:00

第二十三章:病*的感染与免疫(部分非重点内容请看课本)

牢固掌握:病*感染的致病机制——病*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持续性病*感染的原因和类型;干扰素的概念、抗病*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1.病*致病机制:

2.病*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3.干扰素的概念、抗病*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①固有免疫

(1)干扰素

(2)先天不感受性:细胞膜上无病*受体

(3)屏障作用: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4)细胞作用:巨噬细胞、NK细胞(主要)、中性粒细胞(扩散病*)

②适应性免疫

(1)体液免疫:中和抗体(与胞外游离病*结合)、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2)细胞免疫:CTL、CD4+Th1细胞

一般掌握:病*感染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的类型;病*的免疫逃逸机制(P);NK细胞的抗病*机制(P)。

1.病*感染的传播方式:

2.病*的感染类型:

一般了解:抗病*的特异性免疫;抗病*免疫持续时间。(特异性免疫见重点掌握的干扰素等部分;抗病*免疫持续时间见P)

第二十四章:病*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部分非重点内容请看课本)

牢固掌握:CPE、包含体的含义;病*感染特异性预防原则及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CPE:

①概念表现:

②镜下表现:

2.包含体(inclusionbody):

①定义:这是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病*合成和积贮的部位,常是细胞内的病*晶体。包含体中常是致密的不溶性蛋白和RNA的凝聚体,包含大部分的表达蛋白。

②镜下形态:

3.病*感染特异性预防原则及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①预防原则:运用特异性免疫的原理,以病*抗原体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或者给予特异性抗病*免疫产物,从而使机体主动产生或被动获得抗病*的特异性免疫。

②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灭活疫苗(2)减*活疫苗(3)亚单位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5)重组载体疫苗(6)核酸疫苗

③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1)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紧急预防

(2)细胞免疫抑制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一般掌握:病*感染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常用人工被动免疫制剂(见之前主动免疫制剂处),抗病*化学制剂及干扰素抗病*的应用。

1.样品的采集与送检

①采集急性期标本:采集发病早期(急性期)标本,提高检出阳性率。

②使用抗生素:抑制标本中真菌或者细菌等生长繁殖。

③冷藏保存,快速送检:暂时不接种的标本,-70℃冰箱或液氮保存。

④采集双份血清:初期期与恢复期(2-3周);抗体效价升高4倍有诊断价值。

2.病*的分离与鉴定

(1)病*的分离培养(如果指标阴性,需要盲传2-3代):

①细胞培养;②鸡胚接种;③动物接种

(2)病*的鉴定

①病*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显微镜下观察)、血清学鉴定(免疫标记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核酸杂交、基因芯片等)

②病*在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细胞病变(CPE)、红细胞吸附、病*感染作用、细胞代谢的改变(pH的改变)

③病*在细胞中感染性与数量测定:

◆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病*感染引起50%细胞发生病变的最高稀释度。

◆红细胞凝集试验(HATest):血凝反应的最高稀释度:血凝效价。

◆空斑形成试验:病*增殖使感染的细胞病变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即一个空斑形成单位,通常由一个病*增殖产生,由此可推算活病*量。

◆实时定量荧光PRC

3.病*感染的治疗:

运用抗病*化学制剂(核苷类药物)、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中草药防治、新抗生素、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剂等可以对病*感染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一般了解:病*感染血清学诊断及快速诊断

1.病*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test,HI):携带血凝素的病*能够凝集红细胞,加入相应病*抗体可以抑制血凝现象(血凝抑制)。用于正黏、乙脑等病*辅助诊断及血清学流调。

◆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病*感染机体后,特异性IgM抗体出现较早,检测此抗体可辅助诊断急性病*感染

一、选择题

1.下列病*感染中以隐性感染居多的是()

A.麻疹病*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C.流感病*

D.狂群病病*E.风疹病*

答案:B

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和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大多数为隐性感染。

2.下列不能通过输血传播的病*是()

A.单纯疱疹病*B.乙型肝炎病*C.巨细胞病*

D.丙型肝炎病*E.人类免疫缺陷病*

答案:A

解析:单纯疱疹病*可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或性接触途径进入机体。

3.下列不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病*是()

A.流感病*B.副流感病*C.冠状病*

D.乙型肝炎病*E.鼻病*

答案:D

解析:乙型病*肝炎主要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4.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可以引起垂直病*()

A.正黏病*B.乙型肝炎病*C.风疹病*

D.巨细胞病*E.HIV

答案:A

解析:正黏病*只有流行性感冒病*一个种,流感病*经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

5.下列哪种病*与卡波西肉瘤有关()

A.柯萨奇病*B.人疱疹病*-8C.鼻病*

D.乙型肝炎病*E.甲型肝炎病*

答案:B

解析:人疱疹病*8型(HHV-8)于年首次在艾滋病患者卡波西肉瘤组织中检出,最初被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后更名为人疱疹病*8型。

6.病*引起宿主细胞死亡的机制不包括()

A.阻断细胞生物大分子合成B.影响细胞溶酶体

C.诱发细胞凋亡D.诱发免疫病理

E.基因整合使宿主细胞死亡

答案:E

解析:某些病*在感染中可将基因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中,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与病*的致肿瘤性有关。基因整合不会使宿主细胞死亡。

7.干扰素抗病*的机制()

A.直接破坏病*B.吞噬病*C.杀伤病*

D.作用于邻近细胞产生抗病*蛋白,阻止病*的增殖

E.通过细胞免疫起作用

答案:D

解析:干扰素的抗病*作用是通过受感染靶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经信号转导机制等一系列生化反应,通过调控宿主细胞基因,使之合成抗病*蛋白实现对病*的抑制作用。

8.甲型流感病*划分亚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NP)B.包膜上的HA和NA

C.核糖核蛋白(RNP)D.M蛋白(MP)E.RNA

答案:B

解析:甲型流感病*根据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分为许多亚型。

9.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

A.血凝试验B.中和试验C.PCR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E.ELISA试验

答案:D

解析:诊断流感病*的血清学检测:取发病5日内和2-4周双份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实验,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学意义。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方法是血凝抑制试验,必要时采用补体结合实验。

10.分离鉴定流感病*做常用的方法是()

A.小鼠接种B.兔接种C.鸡胚接种

D.细胞培养E.组织器官接种

答案:C

解析:分离流感病*最常用的活体是鸡胚。

11.无包膜的DNA病*是()

A.腺病*B.鼻病*C.冠状病*

D.麻疹病*E.风疹病*

答案:A

解析:腺病*是一种没有包膜的颗粒,衣壳里是线状DNA分子。鼻病*为无包膜的RNA病*。

12.孕妇在感染风疹病*引起胎儿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是()

A.怀孕前3个月B.孕期最初3个月C.孕期最后3个月D.孕期最后一个月E.分娩前后

答案:B

解析:风疹病*易发生垂直感染,孕妇妊娠3个月内初次感染风疹病*后,病*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长可造成流产或死胎,还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起胎儿畸形。

二、多选题

1.病*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正确的是()

A.杀细胞作用B.稳定状态感染C.细胞凋亡

D.形成包涵体E.病*基因组的整合

答案:ABCDE

解析:确实这些都会有直接损失细胞的各个方面。

2.构成病*持续感染的机制可能是()

A.遗传因素B.DIP形成C.病*携带者持续存在

D.病*抗原性变异E.机体抵抗力底下

答案:ABDE

3.下列适用于病*培养的方式是()

A.鸡胚培养B.细胞培养C.动物接种

D.人工合成培养基E.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答案:ABC

解析:动物接种:病*经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易感动物的体内后可大量增殖,并使动物产生特定的反应;细胞培养:在离体活细胞上培养病*的方法,接种病*后进行分离鉴定;鸡胚培养:一般用9-14天的鸡胚,分别接种于卵*囊、羊膜腔、尿囊腔等部位。

4.人共主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有()

A.灭活疫苗B.减*活疫苗C.重组载体疫苗

D.亚单位疫苗E.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答案:ABCD

解析:E属于被动,此题比较简单。

三、简答题

1.简述垂直传播的概念及通过垂直传播的常见病原体种类。

答:①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②经垂直传播的常见病*有:HBV、CMv、HIV和风疹病*等。

2.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机制。

答:①干扰素不直接灭活病*,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蛋白,而发挥抗病*作用。

②干扰素发挥作用迅速,一方面中断受染细胞的病*感染,另一方面限制了病*的扩散作用。

③干扰素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发生作用之前的感染起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④干扰素的抗病**作用具有广谱性和种属特异性。

3.简述病*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答:病*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细胞的变化:有些病*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如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等,称为细胞病变效应;可使邻近的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形成包涵体。

②红细胞吸附。

③病*干扰作用。

④细胞代谢的变化。

四、论述题

1.试述病*的致病机制。

答:

(1)病*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①杀细胞性感染:病*在感染细胞内增殖并引起细胞溶解死亡;

②稳定状态感染: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可以导致细胞融合或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③包涵体形成:有些病*感染的细胞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胞质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④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⑤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某些DNA病*的全部或部分DNA和逆转录病*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细胞基因中,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的改变,整合可能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变快。细胞的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2)病*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①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包膜蛋白和衣壳蛋白均为病*的良好抗原,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也可因病*感染而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通过Ⅱ、Ⅲ型超敏反应损伤机体或使机体功能障碍。

②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是机体清除细胞内病*的重要机制,但细胞免疫也可通过Ⅳ型超敏反应损伤宿主细胞,造成宿主功能紊乱。

③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感染机体后,可抑制其发挥免疫功能,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感染。

④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大量的细胞因子将导致代谢紊乱,并活化血管活化因子,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病*的免疫逃逸:

病*可通过逃避免疫防御、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应答的发生来逃脱免疫应答。

一.实验结果:

1.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KBtesting)

说明:中间小白圆片即为有药物的纸片,在培养基介质中,药物向外扩散,浓度逐渐下降,越靠外侧,浓度越低,细菌越容易长。

因此,当这透明环越大,说明越低浓度都能抑菌,即最小抑菌浓度MIC越小,细菌对这种抗生素越敏感。

2.药敏实验纸片扩散法(KBtesting)

说明:

1.从12——1,分别是:阴性对照、阳性对照、0.、0.25、0.5、1、2、4、8、16、32、64(单位:IU/ml)

2.两次实验,都能看出,从开头直到1IU/ml的管子有浑浊,但是后面就没有了,所以MIC为2IU/ml(MIC代表能彻底抑菌生长)

3.本实验选用的是培养过6-8小时的细菌,因为此时的细菌正处于对数生长期,其特点与性质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以这个状态测出的MIC更能反映细菌的性质,从而指导临床等实践。

4.一切以自己的结果为准。(此图为班上同学贡献)

3.三种溶血链球菌的菌落特点

①α-溶血链球菌

说明:红细胞不完全溶血,伴有血红蛋白的降解,呈现绿色溶血带,溶血带比较模糊。

②β-溶血链球菌

说明:红细胞完全溶解消失,出现透明溶血带。

②γ-链球菌

说明:无任何溶血现象(不过有时也叫γ溶血)

4.抗O-test

说明:

①黑色大圆圈为某种乳胶+溶血素O抗原;阳性对照为含抗O抗体的血清;阴性血清为不含抗O抗体血清;然后就是待测血清;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然后凝集成细小颗粒。

②阴性对照,无细小颗粒,成均匀乳白色;阳性对照,呈细小白色颗粒,分布不均;待测血清现象同阳性血清,即病人血清中有抗0抗体,即病人有对应细菌感染。

③当抗0抗体含量超过IU/ml才有沉淀细颗粒。

5.两种奈瑟菌

说明:脑膜炎奈瑟菌菌落涂片,G-,双球菌,造成脑膜炎,通常在中性粒细胞里面可以看见。

说明:淋病奈瑟菌,G-,双球菌,造成淋病,通常在中性粒细胞中可以找到,图中即为在中性粒细胞里,细小的颗粒状即为细菌。

插播一则小广告

这是一个干货满满的班级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起学丨第12周微生物Chapt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