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知艾防艾与艾同行防艾科普知识问答
TUhjnbcbe - 2021/5/1 19:15:00

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推动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河南省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河南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年)》,营造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信阳市总工会特推出《防艾科普知识问答》系列专栏,让我们一起知艾防艾,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提问者

艾滋病的分期及症状是什么?

专业解答

从感染艾滋病病*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人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D、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提问者

人体被艾滋病病*感染后,免疫系统如何与之斗争?

专业解答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卫士,是对抗外部感染的最后防线,当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后会调动机体的免疫应答来清除这些外源性物质,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与平衡。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发挥免疫效应的主要物质是抗体;细胞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杀伤T细胞和淋巴因子。

艾滋病病*(HIV)入侵人体后主要损害人体免疫系统,直接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短期内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迅速降低。在感染早期,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体液免疫的作用居次要地位;在慢性感染期,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更为重要,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与抗原分子结合后,通过活化分裂产生细胞群,其中的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主要作用依赖于识别特异性抗原,可通过识别尚未与细胞结合的HIV病*颗粒形成可被吞噬清除的大分子结合物,发挥中和作用、阻止病原体入侵靶细胞,进而起到清除病原体的作用;此外,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膜攻击复合物或者诱导产生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作用(ADCC)使被HIV感染的细胞杀伤破坏。

HIV病*外形是对称的二十面体结构,包膜糖蛋白(Env)是HIV唯一表面蛋白,是中和抗体发挥作用的主要特异性结合位点,包膜糖蛋白由gp和gp41构成。HIV是RNA病*,其基因具有高度多变性,可进化出多种变异体,这也是HIV能够逃逸人体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HIV感染者在感染病*两月内体内可检测到HIV中和抗体,在自然的HIV感染中,中和抗体大多是针对感染者自体的病*分离株,中和效价一般较低,只有极少数的病人能够产生可中和多种异源HIV*株的广谱中和抗体。

目前已经发现多种针对不同HIV变异株具有中和能力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识别CD4结合位点(CD4bs)的VRC01抗体、识别V1V2可变区糖链位点PGT抗体、识别gp和gp41交界区位点35O22抗体、识别近膜胞外区的10E8抗体、识别V3可变区糖链位点PGT抗体等。这些广谱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的临床价值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艾防艾与艾同行防艾科普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