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世界艾滋病日丨携手防疫抗艾,共担
TUhjnbcbe - 2021/5/9 14:40:00
编辑:董宏亮导读:

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于年1月设立的世界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2月1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象征着人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HIV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引起。人体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被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进而促成多种临床症状。

艾滋病与HIV感染两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后,若获得控制(有些不须药物即可控制)或在发病前的潜伏期,则称为HIV带原者。唯病发之后出现相关症状,则称为艾滋病。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社会现状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国艾滋病病*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Ⅳ病*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年仍有万左右(万到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预防方法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预防医务工作者艾滋病职业暴露,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截至年12月31日,美国CDC已报告了58次已经证实的,医务工作者艾滋病*职业暴露和次可能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其中,自年以来只报告了一例确诊病例。

研究数据表明,在工作中接触到艾滋病感染患者血液的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为0.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医务工作者中就有2.3人疑似职业暴露,但是如果不及时上报治疗,或许将导致感染。

体液暴露接触风险

即使体液暴露是血液,感染艾滋病*风险也被认为是接近零。在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上被溅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也被认为是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极低。

预防策略

为了防止艾滋病传染给工作场所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必须假定所有病人的液体都有潜在的传染性。在任何时候都应遵守这些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经常使用屏障(如手套和/或护目镜)来预防与血液或体液的接触。

接触血液或体液后立即洗手及其他裸露的皮肤表面。

在使用期间和使用后仔细处理和处置锐器。

使用安全注射装置,以帮助预防针刺伤。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可以会降低接触艾滋病*的风险。许多经皮损伤,如针刺和伤口,都与锋利的医疗器械的处理有关。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锋利工具应放置在标有“锐器”容器中,以便妥善处置,防止意外发生。

减少艾滋病职业传播风险的最重要预防措施是防止职业暴露。

HIV职业暴露后用药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艾滋病人感染到死亡全过程

全球死于艾滋病人数超过万

艾滋病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如何处理?

在年《医院消*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出台之前,“双消法”一直是处置手术器械的常规做法,大家常常会把乙肝、丙肝、HIV感染者及梅*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先用含氯消*剂浸泡消*30分钟,再进行清洗消*灭菌,即所谓的“双消法”。然而,在年发布实施的《医院消*供应中心三个规范》中,我们只看到“特殊感染”(朊*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才使用“双消法”,大家一度质疑,对血源性传染病取消“双消法”安全吗?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HIV病*的理化特性: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对热敏感,56℃30min即可灭活,对消*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分钟就能灭活病*。由此可见,貌似非常恐怖的HIV似乎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哦~~~

其次,看看病原微生物对消*因子的敏感性排序:

1

2

3

4

5

6

7

亲脂病*

HIV、HBV、HCV

细菌

繁殖体

真菌

亲水病*

脊髓灰质炎、

甲肝、手足口病

分枝

杆菌

细菌

芽孢

朊*体

上图可见,HIV属于亲脂病*,对消*剂是最为敏感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谈艾色变”。但是,但是,但是,HIV感染之后,绝非流感病*或者水痘病*那样容易治愈,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标准预防的概念!尤其在对艾滋病患者诊疗护理过程中,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否则,香菇、蓝瘦,谁也替代不了!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规范如何说:

版《医院消*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卫通〔〕10号属于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在医院消*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4章写到:

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4.1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的处理程序。被朊*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

6被朊*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6.1朊*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6.1.1疑似或确诊朊*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6.1.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8min或℃,30min,或℃,60min。

6.1.3注意事项

6.1.3.1使用的清洁剂、消*剂应每次更换。

6.1.3.2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

6.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剂5OOOmg/L~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

6.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综上所述:艾滋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使用密闭转运箱运送至消*供应中心,清洗消*人员在标准防护的情况下,对手术器械进行常规的清洗消*灭菌就OK啦。

资料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艾滋病日丨携手防疫抗艾,共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