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年初,福建一名5岁女童毛毛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名女童8个月时因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曾先后输注了8位献血者的血液,5岁时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调查组随后对当年这8位献血者调查发现,其中一位献血者为HIV抗体阳性,即艾滋感染者。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血液感染艾滋病病*的可能性较大。
对此,有人提出,献出的血液通过延长储存时间,直至“窗口期”之后再用于病人,就可以避开窗口期的风险了。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
1
躲不过的“窗口期”
任何一种病原体从进入人体到其能被当前技术检测到的时间间隔,称为“窗口期”。形象一点说,病原体首先进入人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繁殖),待病原体多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被我们检测到了。而体内已有病原体,却还不能被检测到的这段时间就叫“窗口期”。
“窗口期”的病*检测依然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相关数据显示,“窗口期”血液的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避免“窗口期”事件的发生。
2
“窗口期”不同于“潜伏期”
“窗口期”是医学术语,指艾滋病*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抗体,在此期间抗体检测呈阴性,这段时间即为窗口期。而潜伏期是感染病*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艾滋病*感染的潜伏期很长,感染者确诊后还会经过许多年才表现出临床症状。
3
“窗口期”有长短
任何一种病原体都存在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病原体繁殖的速度有关,繁殖越快的病原体,其窗口期相对较短。同时,窗口期的长短还与检测技术有关,同样的病原体、不同的检测技术意味着窗口期的长短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窗口期会越来越短,但是始终存在。
以艾滋病*为例,不同检测方法下的窗口期也不相同:
检测方法
窗口期平均值(天)
抗体检测法
22
抗原检测法
16
核酸检测法
11
由此可见,窗口期是病原体在人体内增殖到能被检出的这段时间。血液一旦离开人体被储存,对于血液中的病原体来说,离开人体就等于失去了增殖环境,所以即使延长储存时间,病原体的量也不会增加,仍不能被检测到,窗口期依旧无法避免。
安全献血是关键
如何避免或降低“窗口期”感染的概率,减轻输血风险带来的伤害?安全献血是关键。想降低“窗口期”感染风险,就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我国年7月1日开始正式发布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明确规定:不安全的血液会危害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具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不应献血,如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或具有经血传播疾病(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梅*等)风险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高危献血者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密性弃血
为保障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如果您有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性病、可疑艾滋病等高危行为,如已献血,请及时致电献血地血站,血液中心将为您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并保证隐秘性不被追踪调查。
充足的血液固然重要,但血液安全更是关乎性命的重要问题。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血液君呼吁大家健康生活方式,构建美好和谐社会!
来源:海南献血免责声明:本网刊登内容均来源于原创、各地投稿及网络摘选,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期编辑:惜缘责任编辑:正楠本网总编辑:刘星常识普及丨专业知识丨资讯发布丨资源分享
组织宣传丨活动推广
中国献血志愿服务网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