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是RighttoHealth)。
艾滋病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是遥不可及,还是近在咫尺?
提到“艾”大家第一反应会想起什么?大家是否闻艾色变?艾滋病相信大家都听过,但是多数都是来自于新闻和电视。大家都觉得艾滋病应该离我们挺远的,跟我们也没啥关系。
但是根据数据调查公布,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感染者约有84万人,已经染病死亡的艾滋病患者高达24万人。
根据我国的人口比例换算一下,我们艾滋病患病率大约在万分之六,也就是说每一万个人中就有6个人患有艾滋病。
随着艾滋病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的了解它!
艾滋病到底是什么?
所谓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所引起的,艾滋病*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简称HIV。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
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该如何预防?
1、性接触
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艾滋病病*可以通过性交(包括阴道交、肛交、口交)的方式在异性或同性人群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正确使用避孕套(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血液传播:
输入被病*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与艾滋病病*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所感染。
与感染者或病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方式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
3、母婴传播:
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而日常生活中的握手、共同进餐、礼节性接吻、共用马桶等均不会传染艾滋病。
防艾知识10条
1.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过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3.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珍爱生命,远离*品。
4.对感染艾滋病病*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6.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7.艾滋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因此积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知道了这些防艾小知识,是不是没有那么害怕啦~赶紧收藏起来吧。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艾滋病病*感染者是指感染了HIV,但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而艾滋病病人是指感染了HIV且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从最初感染艾滋病到最终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医学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
急性感染期在病*感染早期,有的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往往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有的感染者不出现任何症状。在感染早期,艾滋病病*在体内大量复制,但血液中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抗体,从感染艾滋病病*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抗体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通常为2周—3个月。在窗口期感染者体内有大量病*,有极强的传染性,可以把病*传给其他人,因此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防输入窗口期的血液。如果怀疑自己有些行为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应该在发生危险行为3—6个月以后进行抗体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
潜伏期从感染病*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也叫无症状期,平均为7—10年。在这段时期内,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可以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看起来和健康人完全一样,但这段时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仍在体内不断繁殖,具有传染性,病*在持续不断地破坏着人体的免疫力。
艾滋病前期当人体的免疫力被艾滋病病*破坏到一定程度,人体不能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就会出现一些与艾滋病有关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明原因发热、体重下降、乏力、腹泻、生殖器疱疹等。
艾滋病期当人体的免疫力进一步破坏,直至全面崩溃,病人就会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如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隐球菌脑膜炎、巨细胞病*脑病等)和恶性肿瘤(如卡波氏肉瘤),病人最终死于上述任何一种或几种疾病。其中肺结核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全世界已死亡的艾滋病人中1/3因结核病而死亡。
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是不能通过外表和临床症状确诊的,只有通过HIV抗体确诊阳性才能确诊。
有时候比艾滋病更可怕的不是病本身
而是我们对于它的态度和偏见
不要因为陌生而恐惧
不要因为无知而绝望
了解艾滋病
能让我们保护好自己
也能更好帮助身边的患者
与艾滋病做抗争
皆需你我之力
?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