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26 19:06:00
新型冠状病*席卷而来,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被纳入高考的命题范围。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部分科目涉及到疫情的高考考点及考题预测,供考生学习参考。语文1.在现代文阅读部分,有关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会出现在实用类文本和论述性文本阅读中。实用类文本可能涉及医学领域的科技文献,论述类文本可能涉及评论或新闻报道。2.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可能会选取一些与瘟疫或中医药相关的诗词或古文,弘扬中华民族战胜疫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3.在作文部分,既可能围绕战胜疫情的主题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可能选择倡议书、感谢信等应用文体。(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年,有一个词语让人们听起来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这种疾病并非年才新出现,也并非中国才有。在此之前,人们对“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新的病*,面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人们显得束手无策。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案;没有有效的冶疗药物,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离。“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开始发作时有流感一样的症状,如发烧、咳嗽、头痛等;但体温一般超过38度,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有时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没有肺炎的迹象,而“非典”有明显的肺炎迹象。但它又不同于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传染力强多了。除了上述症状外,“非典”还伴有关节酸痛、乏力、腹泻,有时胸闷、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各国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这种病*能在人体内繁殖,伤害自身组织,破坏免疫系统,也可能引发无数并发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它可以在体外存活3-6小时。现在的证据显示,“非典”是经飞沫传播的,病*在飞沫(口水珠)内。由于水珠比空气重,所以病*只会停留在1米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另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触已有病*的物体表面,然后接触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会感染。“非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通常为3-5天),潜伏期的患者一般不会传染,病症一般会维持10-14天。“非典”并非无法可疗。事实上,现阶段医学已有新突破,在治疗过程中已获很高的成功率。专家认为,保持环境空气的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尽量不与病人接触,是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的。对未知的恐惧,莫过于人群对出现流行病的反应那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时尤其如此。随着对“非典”的深入了解,人们的恐惧感会慢慢降低,正如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一样。(1)下列对“非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典”也是一种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或其他较不寻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B.“非典”发作时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状,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迹象。C.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带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带痰;典型性肺炎没有传染性,而“非典”有很强的传染性。D.“非典”病*是经过飞沫传播的,它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2)有关“非典”治疗和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典”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治愈率很高。B.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C.尽量不接触病人,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传播。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非典”病*的感染。(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发烧、咳嗽、头痛、乏力、腹泻、胸闷等症状,可以确诊为“非典”。B.健康人进入非典病人呆过但离开超过6个小时以上的房间,一般不会被感染。C.“非典”病*不会浮游在空气之中,所以一般不会通过空气传播。D.“非典”患者在15天内病情没有恶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答案:(1)C;(2)B;(3)A解析:(1)“非典”这个词在文中属于重要词语,关于“非典”的信息,散见于全文。“非典”是少痰,并非无痰;典型性肺炎有传染性。(2)“非典”还可以间接感染。(3)推断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在整个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属于较难的题型。此题A项中“确诊”一词不当。二、古诗文阅读与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除夕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宋代*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网收集;王诗抒写自己执*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B.“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C.王诗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金鸡报晓,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D.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E.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1)AC(2)相同: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差异:①“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这首诗没有表现虚度年华的悔恨。C项,“金鸡报晓”是来诗的内容,王诗中没有这一细节。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分析情景关系,相同点是借景抒情,不同点主动点注意景和情是映衬还是反衬,由诗句“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属于反衬;“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诗人愉快的心情,属于正衬。三、作文押题与高分范文(素材)对年的春节,人们的感受不一。有人觉得年味太淡,完全没有过年的气氛,不能四处走动,比较压抑。有人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静待在家中,而且亲情和家庭氛围更浓了,这样过年别有意义。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个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不失为一种时尚,那些以往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边,过年礼仪一样也缺不了。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
市面上销售的过氧乙酸为加有稳定剂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浓度一般为20%,消*前稀释至使用浓度。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但合成过氧乙酸所用的冰醋酸、硫酸与过氧化氢等原料却比较稳定,因此,将加有催化剂硫酸的冰醋装于一瓶,将过氧化氢装于另一瓶,两瓶配套出售。临用前,将两瓶液体混匀,静置2h以上,即可产生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⑤使用注意事项●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先测定有效含量;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稀释液,稀释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配制消*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制品;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使用时谨防溅到眼内,皮肤上。如不慎溅到应立即用水冲洗。●金属器材与天然纺织品经浸泡消*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熏蒸消*后,应将有关物品刷净,或用湿布将沾有的药物擦净。3.医用酒精医用酒精是指医学上使用的酒精,医用酒精的纯度有多种,常见的为95%和75%。75%的酒精用于消*。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其中关键是破坏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酒精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的(一C2H5),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一端是亲水的(一OH),但它难以破坏蛋白质外部的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虽然可以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钻进细菌内部,也无法破坏其蛋白质中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所以,纯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时使保持蛋白质几何形状的各种吸引力松弛,蛋白质才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杀菌目的。①酒精消*相关问答Q:出门在外,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好手的消*?A:可以使用含60%以上乙醇(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加热消*。注意: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氯己定也是FDA禁止在日用清洁产品中添加的抑菌成分,购买免洗洗手液之前请千万看清楚有效成分。Q:如何对水杯、碗筷等餐具进行消*?A:首先,彻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残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机,可以直接使用高温消*模式,注意温度一定要大于56℃,时间持续30分钟。如果家里没有消*柜,清洗后可以直接煮沸消*,至少15分钟。当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为mg/L含氯消*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1.新型冠状病*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家庭消*时,消*液越浓越好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2.双氧水(即过氧化氢H2O2)因产物没有污染而被称之为绿色消*剂,可用于家庭消*以预防“新型冠状病*肺炎”。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双氧水和水一样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双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双氧水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元素D.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说明在双氧水中原来就含有氧分子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g,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l00g水中B.称取5g过氧乙酸、溶于g水中C.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g水中D.称取50g过氧乙酸、溶于g水中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5.近期,突发的新型冠状病*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C,H,O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6.预防“新型冠状病*肺炎”的消*剂--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易爆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2)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时,消*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3)储存、运输过氧乙酸时要注意的事项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7.自从出现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医用消*剂走进了百姓家。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剂。请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回答:(1)过氧乙酸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物.(填“化合”或“氧化”)(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3)过氧乙酸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4)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5)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8.抗击“新型冠状病*”,学以致用,现需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对地面、墙壁、门窗进行消*.请根据你学过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0.5%的过氧乙酸.(1)实验用品水(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g/cm3);密度为1.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量筒(mL)、10L塑料桶、竹棍(或木棍),口罩、眼镜、橡皮手套.(2)实验(配制)步骤①计算配制比例:将mL20%的过氧乙酸(密度为1.g/cm3)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过氧乙酸与水的配制比例为_________(体积的整数比).②戴好防护用品,因过氧乙酸有________性:③用量筒量取mL20%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_____________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3)请根据你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某些)酸反应”的有关知识思考分析:①过氧乙酸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器皿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C2.A3.B4.B5.C6.(1)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2)戴手套、戴口置、戴防护眼镜等合理答案(任填其二);(3)放阴暗处、避免碰撞、不能放在易燃物附近、密封等合理的答案即可(任填其二).7.(1)三化合(2)76(3)2:4:3(4)C:H:O:N=12×2:1×4:16×3=6:1:12(5)31.6%8.(2).:40②腐蚀③木棍(3)④不能与铁反应历史1.中国古代疫病防治(1)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治腐败,社会动荡(2)小农经济占主导(3)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4)思想观念落后、愚昧(5)医学家深入研究(1)总说①发现传染现象较晚②受宗教影响,有一定迷信色彩③科学性与迷信交织④受道德影响明显(2)阶段特征(历史沿革)①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②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③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3)积极①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②由以民促官到*府主动介入③中央*府由缺位到主导④由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视科学防治(4)消极①*府应对消极②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④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力③一定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④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2)消极①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②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1)*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赈济灾民(2)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3)斋戒祈祷趋避疫病(4)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2.中国近代疫病防治(1)*府措施得力且应对方法科学有效(2)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3)地方*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4)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大量涌入,医疗设施落后(5)文化保守势力强大,固有观念阻碍防疫工作(1)开始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未进行隔离(反面)(2)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3)组建各级防疫组织(4)颁布各种防疫法规(1)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2)促进卫生制度化和*治化,加快卫生事业近代化进程(3)收回了部分检疫权,对日后恢复中国对东北行使主权有着重要的*治意义(4)促进了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公民卫生意识(5)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6)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7)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1)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近代自然科学兴起(4)人文主义的发展(5)宗教观念的影响(1)*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3)防疫工作制度化(4)防疫措施科学、进步(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3)死亡率高(4)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1)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础(2)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3)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4)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5)提高公民卫生意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年、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材料二:伦敦于—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年伦敦市*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府防疫措施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6分)(1)特点①明朝(4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1)*府应对消极2)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3)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4)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②英国(5分,任意三点即可)1)*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3)防疫工作制度化4)防疫措施科学、进步(2)背景①明朝(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1)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治腐败,社会动荡2)小农经济占主导3)思想观念落后、愚昧②英国(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1)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自然科学兴起4)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①明朝(2分)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②英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1)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2)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3)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2.(15分)材料一:伦敦于—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年伦敦市*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7分)(1)特点(4分)①*府重视(积极应对)②防疫工作制度化③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背景(4分)①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自然科学兴起④人文主义的发展(2)积极作用(7分)①推动了民族觉醒②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③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进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