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感染分类:
首发感染: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重复感染: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混合感染: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重叠感染: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感染过程中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在入侵部位即被消灭或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全无)(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无临床症状。即无症状、无体征、无辅助检查异常,有特异抗体(三无一有)(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最少见。病原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全有)(4)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为重要的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寄生在人体某些部位不引起临床表现。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机体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获得,无差别攻击天然屏障作用(皮肤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等)。(2)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不能遗传,特异性攻击、二次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抗体IgA:呼吸道消化道局部抗体;IgE:原虫和蠕虫感染;IgM:近期感染;IgG:既往感染;IgD:不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主要)、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①呼吸道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②消化道传播:霍乱、细菌性痢疾③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性病、狂犬病等;间接接触:痢疾、伤寒、霍乱、甲肝④虫媒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⑤血液和体液传播:乙肝、艾滋病⑥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梅*、乙肝、艾滋病⑦土壤传播:钩虫病、蛔虫病,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⑧医源性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3)易感人群:一般而言,人群对传染病普遍易感(人群对禽流感普遍不易感)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特征:(1)病原体:病原学检查是传染病的确诊依据。(2)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3)流行病学特征:①流行性:散发(一般水平)、流行(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暴发(时间高度集中);②季节性;③地方性;④外来性。(4)感染后免疫。传染病的临床特征: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四个期:①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是临床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②前驱期;③症状明显期;④恢复期⑤复发与再燃:恢复期退热一段时间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有些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此为再燃。⑥后遗症。传染病管理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病*感染
一、病*性肝炎
1.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备注
甲、戊型肝炎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粪口途径
急性肝炎多见
乙、丙、丁型肝炎
血液、母婴和性接触
易转为慢性
2.急性肝炎:病程2~4个月+乏力纳差恶心厌油+ALT升高+有/无*疸3.慢性肝炎:病程>半年,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4.重型肝炎(肝衰竭):*疸迅速加深(17.1或μmol/L)+出血(PTA≤40%)+肝性脑病急性:2周内出现肝性脑病;亚急性:15天~26周;慢性:慢性病程5.淤胆型肝炎:*疸>3周+皮肤瘙痒+大便变浅+PTA>60%6.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
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提示现症感染
抗-HBs
唯一保护性抗体,见于乙肝恢复期、HBV既往感染者和乙肝疫苗接种后
HBcAg
血液中检测不到
抗-HBc
最早出现的抗体,抗-HBcIgM提示现症感染,抗-HBcIgG提示既往感染
HBeAg
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标志
抗-HBe
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
HBVDNA
病*存在和复制最可靠的直接证据
7.其他HAV/HCV/HDV/HEV:直接检测到病*RNA,或检测到IgM抗体为现症感染。8.抗病*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9.抗HBV药物:核苷类似物(NA)(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干扰素(IFN)10.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自发病之日起隔离3周;乙型及丙型肝炎隔离至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11.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主动免疫
用于新生儿和高危人群的乙肝预防。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被动免疫
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及意外暴露的被动免疫,
出生后或暴露后的24小时内(时间越早越好)注射。
二、流行性感冒
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多发于冬季。
3.治疗:及早应用抗流感病*药物治疗(起病1-2日内)
4.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抑制病*复制,只对甲型流感病*有效。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抗病*药物,1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健康带*的禽。
2.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确切证据;
3.人类对禽流感病*普遍不易感;
4.早期表现类似流感,肺部有干啰音,半数有肺部实变体征,肺部X线严重者呈“白肺”。
5.早期抗流感病*治疗(48小时内)
四、艾滋病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血源传播、母婴传播、其他如人工授精,器官移植等。
3.感染高危人群:静脉吸*者、性工作者、同性恋、性乱者、血友病人、多次输血者
4.HIV侵犯和破坏细胞免疫(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
5.分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期
6.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7.肠道隐孢子虫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腹泻;
8.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由人疱疹病*8型感染所致。
五、流行性出血热
1.三大主症: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2.病原体:汉坦病*
3.传染源: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4.传播途径多,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等
5.临床分期
(1)发热期:三痛三红醉酒貌,条索出血蛋白尿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期的特点
(3)少尿期:尿*症与酸中*,高血钾症容量足
(4)多尿期: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达到高峰
(5)恢复期
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7.早期诊断:特异性抗体IgM,应用RT-PCR检测汉坦病*RNA
8.治疗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少搬动(三早一少)是关键。
9.治疗
(1)发热期:抗病*
(2)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使用血管活性药、应用糖皮质激素
(3)少尿期: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放血疗法、透析疗法
10.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六、狂犬病
1.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疾病。
2.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患者一般不是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传播。
3.病理:内基小体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
4.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发热、头痛,伤口及附近有麻木刺痛或虫爬蚁走感,由于病*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2)兴奋期:高度兴奋,极度恐惧,恐水、恐风,严重咽喉肌痉挛。(3)麻痹期:弛缓性瘫痪,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5.疑似狂犬者,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日。
6.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
7.疫苗接种:暴露前预防接种3次;暴露后预防接种5次,严重者接种10次。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1.乙脑/流脑
2.头痛是乙脑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3.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3.后遗症期: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4.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一般在(10~20)×/L5.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早期诊断。细菌感染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普通型:(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此期传染性最强;(2)败血症期: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此期重要体征是皮疹(瘀点瘀斑);(3)脑膜炎期:头痛欲裂、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4)恢复期2.暴发型:(1)休克型:全身重,局部轻。休克(发绀、皮肤发斑、血压下降、尿少)+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无异常(2)脑膜脑炎型:脑膜炎(高热、头痛、剧烈呕吐)+脑炎(严重意识障碍、惊厥、脑疝、呼吸衰竭)3.皮肤瘀点涂片是早期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4.治疗首选青霉素;暴发型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二、伤寒1.肠道传染病致病因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好发季节
伤寒
内*素
患者及带菌者
粪-口途径
夏秋季节
菌痢
霍乱
外*素
霍乱肠*素
2.“伤寒结节”,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3.伤寒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末段(右下腹);菌痢的主要病变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左下腹)。4.诊断:夏秋季节、接触史+发热(稽留热)+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右下腹痛、腹泻+相对缓脉、肝脾大、玫瑰疹+可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肥达反应阳性+细菌培养阳性5.慢性带菌者:多为胆囊带菌。6.细菌培养:(1)血培养:在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最可靠);(2)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且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3)粪便培养、尿培养:3~4周阳性率高;7.氟喹诺酮类:首选药物;头孢菌素类: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氨苄西林:带菌者的治疗。三、细菌性痢疾
1.病原学
A群
痢疾志贺菌
病情重,产生外*素的能力最强。抵抗力最弱
B群
福氏志贺菌
易转为慢性,我国最多见
C群
鲍氏志贺菌
D群
宋内志贺菌
病情轻。抵抗力最强
2.诊断:夏秋季+接触史/不节饮食史+发热、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粪检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确诊3.氟喹诺酮类为首选,常用有环丙沙星等;儿童首选头孢曲松等三代头孢菌素。四、霍乱1.病原学:O1群霍乱弧菌是主要致病菌;不典型O1群无致病性;非O1群中,只有O群产生霍乱肠*素。2.临床表现:(1)泻吐期:先泻后吐。米泔水样便,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喷射性呕吐。O型霍乱发热、腹痛较常见。(2)脱水期:皮肤弹性差、血压降低、少尿;酸中*(深大呼吸)、低钠(肌肉痉挛)、低钾(肠胀气、心律失常)。(3)恢复期或反应期3.肾衰竭:是霍乱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常见的死因。4.检查:双份血清抗凝集素抗体滴度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悬滴检查(动力试验/制动试验);增菌培养5.及时足量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常用药物为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五、结核病1.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以空气传播为主。2.症状:长期午后低热,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干咳或咳少量黏液痰,咯血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PPD0.1mL左前臂内侧上、中1/3交界处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2mm或不足20mm,但有水疱或坏死为强阳性反应。六、布鲁菌病1.传染源:羊、牛及猪;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人与人之间罕有传播。3.主要流行于牧区,我国以牛种菌和羊种菌为主要的病原体。4.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波状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痛+淋巴细胞增加+细菌培养/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等5.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增加病原学检查:取血液、骨髓、脑脊液等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查: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抗人球蛋白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治疗: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首选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8岁以下儿童/孕妇——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恶唑)。消*与隔离
一、消*
1、概念消*: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灭菌:除去或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种类预防性消*(未发现传染源而消*)如餐具消*、饭前便后洗手、公共场所消*等疫源地消*随时消*(传染源仍存在);如对患者住院时对其呕吐物、粪便的消*处理;对病室空气、地面的消*;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等。随时消*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终末消*(传染源离开):如患者转送、痊愈出院或死亡后,对含有病原体的物品及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包括对患者和病室单位的终末处理。2、消*方法的分类:
①灭菌法:杀死包括细菌芽孢的一切微生物②高效消*法: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③中消消*法: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④低效消*法:只能消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
3、
消
*
方
法
物理消*法1)热力消*法:煮沸消*、高压蒸汽灭菌、真空压力整齐灭菌、火烧消*、巴氏消*法(不能杀死芽孢)2)光照消*法(辐射消*法):日光暴晒法、紫外线灯管消*法、臭氧灭菌灯消*法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灭菌法5)过滤除菌化学消*法1)含氯消*剂: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液、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等2)氧化消*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高锰酸钾等3)醛类消*剂:甲醛和戊二醛等4)杂环类气体消*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5)碘类消*剂:碘酊、碘伏等6)醇类消*剂:75%乙醇、异丙醇等7)其他消*剂:酚类;季胺盐类(新洁尔灭、消*净);氯己定监测:①物理测试法②化学知识测试法③生物指示剂测试法④自然菌采样测试法⑤无菌检查法
二、隔离
概念:对于不明原因亲戚的突发传染病,有效的隔离措施对控制器播散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种类
①严密隔离:适用于烈性传染病及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如鼠疫、肺炭疽、非典、霍乱等;
②呼吸道隔离:适用于以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脑等;
③肠道隔离:适用于以粪一口途径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戊肝等;
④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⑤血液一体液隔离: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⑥虫媒隔离: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脑等;
⑦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患者等。
期限
隔离期是根据最长传染期而确定的,根据临床表现和微生物检验结果来决定是否接触隔离。
三、医院感染
概念:医院感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主医院工作人员。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h后发生;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发生;
②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
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⑤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⑥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
(1)不是感染: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殖而无炎症表现;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2)不是院内:①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水痘等;②患医院急性发作;③潜在感染激活。
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四种: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
防护原则
隔离措施:
(1)接触隔离(2)空气隔离: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医务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帽子、防护服;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空气传播:微粒一气溶胶(直径5μm)携带病原体,悬浮时间长,漂浮远、(3)飞沫隔离:相同病原体感染可同用一隔离室,每床间距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处理设备,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飞沫传播:经由较大飞沫微粒(直径5μm)短距传播。悬浮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lm。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