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谷芽
9.4.1释名习性
禾本科一年生植物稻或粟的成熟果实,发芽晒干而成。始载本草纲目。
9.4.2加工炮制
随时可制备,制法如麦芽。
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
焦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9.4.3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
9.4.4功效
1)消食和中:宿食不化而胃脘痛。
2)健胃开脾:脾胃寒湿而不消谷。
9.4.5鉴别应用
谷芽甘平,功效和大麦芽相同,尤善消化谷食和滞,但消食力较麦芽和缓,每同麦芽相须为用,治食积胀满之症。
9.4.6性味分析
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脾虚食少等症。功同麦芽,但消食之力较麦芽缓和,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每与麦芽相伍而增加疗效。
对于食滞,常与神曲山楂同用。对于食少,可与*参、白术、陈皮同用。
9.4.7各论
本草纲目:甘温无*,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本经逢原: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9.4.8配伍应用
-。
9.4.9禁忌
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9.5莱菔子
9.5.1释名习性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种子,本品在上古时代叫芦萉fei,中古传为莱菔,后来讹为萝卜,药用其子,故名莱菔子。
9.5.2加工炮制
炒制: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取出放凉。
9.5.3性味归经
辛甘平,入肺胃二经。
9.5.4功效
1)消食化积: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通降为顺,胃失通降则影响食欲,浊气在上则会口臭,脘腹闷痛,大便秘结。莱菔子能顺气开郁,消除胀满,化气而不破气。食积,气血不能顺降之下利脓血。
2)降气定喘:用于气逆作喘。喘证分虚实,有邪者为实,邪壅于肺,宣降失司导致咳喘;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所致。治实喘以祛邪利气为主,治虚喘以培补纳摄为主。莱菔子下气利气而不破气,故实喘虚喘皆可用。
3)消痰止咳:风寒袭肺,肺失宣降;脾不健运,聚湿成痰,而导致痰浊壅阻气道,随逆气而上。莱菔子可利气化痰。
9.5.5鉴别应用
莱菔子白芥子均可消痰治痰喘咳嗽。
莱菔子:性质和缓,专走脏腑,重在调肺胃大肠之气机,以除胀满,消食积,寒痰热痰均可用之。
白芥子:辛温燥烈,主走经络,利气机,豁痰结,擅长治皮里膜外之痰。且只宜寒痰,热痰忌之。
9.5.6《本经》性味
辛,甘,平。主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研汁服吐风痰,用醋研消肿*。参日华纲目新定。
9.5.7各论
李士才:莱菔辛甘,下气消食,和中化痰。服地*何首乌忌食萝卜,令人须发白。萝卜子能定喘消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消痈肿*。生用能升,熟用能降。
9.5.8冉论
健胃消食药不止一种:有以味之辛胜者,姜、椒之属也;有以臭之香胜者,香(木香)、砂(砂仁)之属也;有以质之疏利胜者,神曲、麦芽之属也;六腑以通为用,推陈即可致新,硝*之属用之得当,亦可健胃治消化;更有以苦涩之味健胃,苦则补偿胆汁,涩则补偿(膵)消化液。如西说大苦之苦参、*连,含钙之牡蛎、方解石均可作为健胃消化药。
莱菔子味不似姜椒之辛辣,臭不似香砂之芳香,质不似麯麦之疏利,亦非硝*之功荡破下,其味甘淡,不似苦参、*连之大苦,其质轻清,不似牡蛎、方解石之重涩,纯以清胜。能溶解粘稠液,稀释酷厉液,能消油脂,除痰气。甘淡平平中,俨具丰功伟效。
能清气则气自下,能清气则喘自定,能清气则痰自消,能清气则胀自除,能清气则大小便自利,气痛自止。能清气能稀释,则能吐风痰,消肿*,化饮食积滞。吃面食过多,啖生莱菔可以消饱胀,则莱菔去食积、油积可知。莱菔可除碳气,中煤*可以生莱菔捣汁灌救。
大明诸家有温中补不足之说,似与上轻清之功不侔。然此药可会通也。新说莱菔入血,能促进血中氧化,增高全身温度,此非温中乎?入胃能促助胃液消化淀粉酶,造成多量糖素,以供周身生理糖素之需求。此非补不足之说乎?是清者其体,温者其用也。莱菔子亦清亦温,清释解凝,彻热温中,有增加全身热量之功用。
9.5.9配伍应用
1)配白芥子:白芥子辛温,入肺散寒,利气豁痰,温经通络,散结消肿。主治寒痰壅滞胸胁痛,咳嗽气逆痰多,关节酸痛等症;莱菔子甘平,消导食积,祛痰降气。二药相伍,温肺豁痰,祛痰降气。治痰食互结证。
2)配苏子:苏子下气开郁之力优于莱菔子,偏利胸膈。莱菔子消痰化积之力优于苏子,偏消腹胀。二药合用,降消兼施,有降气平喘消食之效。治胸腹胀闷,痰喘食积,舌苔厚腻。
3)配半夏:半夏辛苦温,为脾胃二经主药。辛开苦降为其长,功能燥湿化痰,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莱菔子辛平,入脾胃,降气除胀消痰,二药合用消食化痰,降气除痞。
9.5.10禁忌
气虚者慎服,虚弱者服之,气喘难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