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花谢花开知为谁评侯咏电影茉莉花开
TUhjnbcbe - 2021/11/27 21:27:00
白癜风可以做漂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200514/7898415.html

花谢花开知为谁?

——评侯咏电影《茉莉花开》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以赛亚书》40:6—8

女人如花,这是一个极美好的比喻。花有千姿百态,卉有万紫千红。有人称牡丹雍容华贵,有人赏梅花俊逸清高,有人赞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有人颂玫瑰鲜艳而带刺。那么,茉莉花呢?茉莉花是江南的一种极普通的花,随处可见,它很少出现于骚人墨客的案头笔下,却以素净的颜色、浓郁的芳香为大众所喜爱。一首《茉莉花》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甚至远涉重洋,登陆彼岸,成为中国音乐的象征,令全球人为之风靡。这部影片正是以茉、莉、花分别来命名三个青春开放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祖孙三代女性,来展开她们在不同时代的遭际。那么,这部影片究竟展示了这三代女性怎样的命运呢?又给人们以怎样的启示呢?

茉、莉、花的命运

显然,影片中三个女性的生活是紧扣着她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来展开的,但是,编导者的重点并不在于去表现每个时代的不同特色或者对人物形成的不同压力,而在于描述出她们在不同时代的共同或相似的命运并且试图揭示出这种命运的根源。从人物性格来看,她们共同的特点在于重感情。重感情轻理性本来是女性的共同特征,但它在这三代女人身上得到了特别的强化,演化为一种唯情是钟奋不顾身的激情。

茉与孟先生

茉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后来这似乎成为了他们家族的一种宿命,她母亲开了一家照相馆来维持生计。茉花开正艳的时节,他们的照相馆却已经门庭冷落。茉不愿意继续母亲这样的枯寂生活,而梦想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孟先生的到来使她看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希望,她不仅一试即中出演电影,而且还成为了当时畅销杂志《良友》的封面女郎。正当她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时,却不想一步步落入了孟先生所预先设下的圈套。以成名为诱饵来骗取妙龄少女的青春,这是孟先生屡试不爽的经验,也似乎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定律。不能说孟先生对茉毫无情义,可是当孩子——这个寻欢作乐的副产品出现时,他就不得不断然处置了。

陈冲饰演母亲

孟先生的毅然与绝然让茉如梦方醒,按照母性的情怀和坚定的性格,她拒绝了孟先生的流产安排,可这也等于拒绝了那令人艳羡的前程。她在豪华的席梦思上一觉醒来时,世事已完全翻覆了。日本*队占领上海,电影公司关门解散,孟先生远走香港。茉不得不离开豪华宾馆回到那已经变成了寿衣店的老家。这一刻所做出的选择需要她用一生来消化与承担。

莉与根正苗红的工人*员邹杰结婚

十八年后茉的女儿莉遗传了茉的性格也继续了茉的命运。莉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善于钟情,而且比母亲更大胆,她主动地搭讪上了学生*员邹杰,后来,还与他一同到钢厂工作。她也是像母亲一样追求时尚与时髦,只是此时的时尚与时髦不是成为电影明星,而是攀上一个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让人动心的不是杂志封面上的彩照,而是《喀秋莎》那曼妙的歌声和油彩花那*灿灿的色彩。她像少女时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激情无知,对自己恋爱对象也没有了解。

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一地鸡毛

结婚以后,才知道与劳动人民结为一体的艰难与琐碎。不只是要洗衣服做饭菜倒马桶,还要听婆婆的闲言碎语。邹杰一家本来已经够照顾莉的了,可她还是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没有多久,她还是沿袭母亲当年的老路,回到自己所出走的老家。

花不是莉的亲生女儿,可是她的性格与命运却仍然是这个家族的。她很早就失去了父母,是由外婆带大的。她的少女花季是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度过的,在这片广阔天地里,她也播下了爱情的种子。随后的恢复高考招生给她命运带来了改变。她所爱的小杜考上了兰州的大学,而她只能在上海静静地等候。外婆凭自己的经验早就看出了这其中蕴藏的不测与危险,可花还是瞒着外婆偷偷地与小杜结了婚并且义无反顾地等待下去。

花坚持等待小杜

她用织毛衣来打发自己难熬的等待时光,她等到他大学毕业,又等到他出国留学,最后等到了他的变心与遗弃。她用死亡也换不来他的回心转意。从死神指缝中溜走的他还是毅然而决然地离去了,就像当年的孟先生离开茉。花所面对的命运更加残酷,而她的性格反而更加坚强。在倾盆大雨之中,在阒无一人的马路上,她自己接生了一个新生命。她一个人带着女儿顽强地活下来,又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我们以为她会将破碎的爱情彻底埋葬,但当她看到别的一家人怡然相处其乐融融时,还是免不了心灵悸动。

幸福一去不复返

女人的糊涂与男人的自私

这三代女性的过错不仅在于她们身为少女时没有约束住自己的情感,还在于她们作为母亲或者监护人时,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或者被监护人。对于她们所倾心的男人和她们所养育的孩子,她们都表现出了惶惑与无奈。外在的因素自不必说,她们自己也难辞其咎。没有实现或者说中途夭折的爱情使她们成为爱情的终生梦想者与期望者,使她们成为长不大的女人。

单亲母亲难以给女儿正确有效引导

她们没有一个稳定成熟的心态来培养与管教自己的孩子,就使孩子的性格与心灵在不太自然的状态下蔓长。茉的母亲对茉的管教不可谓不严,可是她自己除了高压之外,别无他策,也根本不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高压只能使反抗来得更猛烈与更决绝。而她还有另外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不能洁身自好。在女儿出走期间,她将包藏祸心的美发师引狼入室,而这个所谓的娘舅不仅不满足于对她的占有,而且把魔掌毫无顾忌地伸向了她的女儿。茉在言语上对与母亲姘居的美发师加以拒绝,可是她的身体却屈从了他的引诱。人性的软弱与罪性在这里暴露无遗,正如保罗所说的:“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罗马书》7:18-19)

母亲无力保护女儿

正是她的不自持和冷漠导致美发师的得陇望蜀和她母亲的绝尘离去,也在自己女儿莉的心灵上涂上了抹不去的阴影。莉后来的悲剧都无不与自己童年时的这段记忆相关。茉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明星梦,她把每个所见到的英俊男人都当作自己年轻时所崇拜的明星高占非,一张《良友》的封面照、一瓶茉莉花牌香水,陪伴她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后来对自己当初保留下孩子的决定后悔了,并且认为那时若答应了孟先生做流产手术的要求就可以实现锦绣前程。这其实是痴人说梦,这种寻梦心结都给她的晚辈带来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女儿莉。童年时的噩梦尚没有散去,母亲又给她增加了新的刺激。茉把莉的男友和后来的丈夫叫做小高,还和他一同在床边欣赏自己多年前在《良友》上的玉照。这些都诱发了莉的精神疾病,最后导致她彻底崩溃。茉对自己外孙女花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尽管她小心防范,也严加管束,可是还是没有让花避免重蹈她自己和她女儿的覆辙。她一直解不开这个结,直到去世前似乎才略有所悟。花似乎比自己的外婆和母亲要坚强,而其实只是她更幸运而已,她逃过了死神的魔掌,却还没有跳出命运的圆圈。在她坚强乐观的外表之下仍然跳动着一颗脆弱易感的心。女人毕竟是女人。

孟先生居心不良

除了女人自身的盲目与无知之外,在这些悲剧中还应该负责的是那些男人。如果他本来就居心不良,我们也就不去说他了,就像孟先生;而如果是始乱终弃,就可以说上两句;至于那好心而干傻事,就更要说道一番了。在影片中,孟先生对茉的打击和破坏并不算十分地大,他实现了茉的部分梦想也给了她一定的补偿,所以,她还能够勉强支撑到老;小杜对花煎熬与折磨才是特别地深,他无端地消耗了花的青春,没有任何的补偿,最后还异常绝情;而邹杰则是空有美好的愿望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结婚前,他对莉的了解并不多,他们是凭一腔热情结的婚,对婚后的艰辛缺乏任何思想准备。在莉居住在自己家的日子里,他没有理解莉内心的痛苦,也没有在母亲与莉之间做调节与化解的工作,致使矛盾紧张。

邹杰举措茫然,不能很好照顾妻子

他追随莉过来住,是他的一个进步,但他还只是被动地适应莉的需要,而没有主动地承担对莉的照顾与带领。他不了解莉的过去,不知道莉的心结,所以,他的举措是那样地茫然,他的反应是那样地迟钝。在莉第一次企图自杀之后,他本应该彻底除去她顾虑;而在面临不白之冤时,他也应当沉着冷静。可是他都没有能够做到,反而是在负气之下投河自尽以明心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幼稚行为。当然,我们不能对他有过多的苛求。在一种简单理念支配的时代,要想处身其中的人有多么复杂的情感是不可能的。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邹杰走后,以爱情为最后归宿的莉也随他而去了。

能走出命运的圆圈吗?

女人困惑,男人也困惑

遇人不淑也罢,所托非人也罢,始乱终弃也罢,难道这就是这三代女性悲剧的终极原由?主观的过失也罢,客观的环境也罢,难道这就是这一家人悲剧命运的最后解释?而她们又能不能摆脱这样的一种宿命呢?特别是对于那正在生活着的花与其下一代而言。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回到我们开始时的那个花的比喻。女人如花,花要雨露滋润,花要阳光照耀,花要招摇,花要绽放,这是花的本性。花不需要知道为谁而开,为谁而放;何时而开,何时而放,可是如花的女人却需要知道。茉、莉、花这三代女性悲剧的最终根源在于她们只是按照她们自然的本性而活,而不知道她们的花开花谢是为了谁指向谁依赖谁。

茉、莉、花三代女性

她们把终极的目标锁定在爱情上,把最后的盼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们不知道,爱情是来去匆匆的,男人也阴晴不定的。这些都可能随时变化,根本不能作为最后的依凭。不是命运对她们不垂青,而是她们自己不明白。孟先生本来就给茉有明确的情人的定位,是茉一门心思要与他生儿育女相伴永远;小杜的离去倒是始料不及,可谁能够担保没有变化和意外呢?莉总算抓住了自己的丈夫,但她即使躺在深爱自己的丈夫身边却依然忧心忡忡,她担心“日子一天天过下去,感情也一天天淡下去,没有孩子,最后只有怨恨。”于是,他们去领养了一个孩子——花,可是,花也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而是随着花的越来越大,她的恐惧与担忧越来越深,最后集中爆发,使生命枯萎,家庭破碎。当初,她的外婆以为这个额头上带着红记的孩子会给她们家族带来转运,可没有想到她后来的命运却比谁都更悲惨。莉的遭际更体现了个人的软弱与不可恃,也揭示了转运之说的荒诞无稽。

三代人的生活与命运

这部影片以《茉莉花开》作为片名是很有深意的,茉莉花是美的,是惹人爱怜的;可茉莉花又是悲惨的,它容易被人摘下。这些都正好与影片所反映的这三代女性的生活与命运十分切合。影片中还三次出现了《茉莉花》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但这支歌每次被吟唱或响起时,都是女主人公的生活由盛转衰的时刻,而且每次它都被意料之外的因素所影响与打断,这都成为后来女主人公命运的一种预兆与象征。茉是在被捧为明星之后的一次舞会上情不自禁满心欢喜地唱起了这支歌,可是突如其来的妊娠反应却令她咳嗽不已,此后她再也没有过这样无忧无虑的心境。莉是在自己的婚礼上应众人的要求唱起这支歌,她在最后一个高音处力不从心停顿了下来,一个小孩子帮她接着唱了出来,随后的他们的婚姻生活就是一团乱麻、一地鸡毛。

花,第三代女性

这支歌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片尾,花正带着自己的女儿兴高采烈地准备搬进新居,可是她猛然间看到了别人的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庭,这时候《茉莉花》的歌声在她心头响起了起来。羡慕、感伤、留恋、憧憬……想此时的她一定是百感交集,而那种单纯的欢乐则一去不复返。编导者以茉莉花作为片名和人名,将《茉莉花》反复咏叹,就是要造成自然循环、殊途同归的宿命感。这就是编导者所体悟到的人生与命运。

人生若只如初见

确实,梅花也好,桂花也好,玫瑰花也好,茉莉花也好,它们的命运与遭际可能会有些微的不同,但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就像茉、莉、花这三代女性一样,她们的具体遭逢不同,但她们的总体命运是相似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其实,我们的生活与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也是跟着感觉走,顺着性子活吗?我们有过对人生的真正觉悟与理解吗?我们知道自己因何而在?为谁而活吗?没有真正觉悟与理解的人生之旅与草木的荣枯又有何异呢?没有真正信靠的生命之花又何以避免摘下、弃置、枯萎、凋零的命运呢?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9-10)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太阳照样升起,日光之下无新事。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结语,觉得用在这里也很相宜:“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但愿我们与影片中人物的关系不再是这里所说的后人与秦人的关系。

石博士特别分享

《电影哲理分析》

作品简介:

现在的人对电影的欣赏比较重视感官享受,而不太思考其中内含,这是一本让人安静下来细细品味电影、认真思考人生的书。它包含了对近年来上映的38部中外优秀电影(包括1部电视连续剧)的评论文章,所论及的有奥斯卡获奖影片,也有电影新人的佳作;有天马行空的幻想,也有似水流年的演绎。与其他影评不同的是:这里的文章不涉及明星隐私八卦,不议论编导个人是非,只就剧情本身作哲理分析。在作者看来,电影艺术家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所反映的都是人生,都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看电影是在别人的生活中过自己的瘾;写影评是讲别人的故事,论自己的人生。或许,在这些丝丝入扣娓娓道来的分析中,您会看到情感的本质,发现矛盾的症结,找到解决的出路。您可能会不以为然甚至大为光火,也可能会怦然心动乃至拍案叫绝,但只要能引起您对电影与生活的深思,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附录中收集了几篇评论作者影评的文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

此书原价45元,现为大家提供优惠价30元一本,并附带作者亲笔签名及圣经金句,非边远地区邮费10元。

联系添加

请备注“购书”

*****************************

更多精彩内容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一)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二)

代自序: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未来(三)

听“论语遇上圣经”有感

《论语》新得:从小人到君子

石衡潭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谢花开知为谁评侯咏电影茉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