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小儿一天大便3次,每次大便都不成形如何调理。
我说,先进行食疗,用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冬瓜煮粥或做汤,然后每天给小儿揉一揉肚子,大便情况应该就会改善。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胃虚弱,肠道功能弱,要健脾胃以养肠道。
《*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道:“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真胀。”
就是说,人体的清气本来应该向上升,浊气应该往下降,如果清气往下降了人就会腹泻,浊气升上来了人就会腹胀。
清气和浊气的正常升降,一要依靠小肠的正常分配功能,二要依靠脾胃在中间气的运行。
小儿的脾胃和肠道功能都比较弱,容易发生清气和浊气的升降失常,也就容易腹泻、腹胀。
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冬瓜都有健脾胃的作用,其中薏苡仁冬瓜有祛湿的作用,可以止泻。
脾胃功能不好、肠道功能弱、容易腹泻的人,经常食用这几种食物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另外,如果是一吹凉风,一吃凉菜、水果就腹泻的人,多数是因为脾阳虚弱,肠道阳气不足,此时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添加白豆蔻粉、胡椒粉。
如果是少量进食油腻、辛辣的菜肴就腹泻,且肛门周围发热、大便黏腻的人,多数是肠道有湿热,可以食用凉拌马齿苋、凉拌折耳根进行食疗,夏季还可以多喝凉茶,还可以经常揉腹(逆时针方向揉),通过这些方法调理脾胃和肠道,恢复升清气的功能,便溏的毛病就能好转。
果然,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方法给小儿调整了饮食,并每天揉腹后,小儿的大便次数就从每天3次减少为每天1次,而且腹泻的频率也减少了。
如果不是腹泻,而是腹胀,排气、排便不畅快,大便不规律,有便后不爽的感觉,此时是浊气降不下去,应该要调理脾胃和肠道的功能来降浊气。
一直喝配方奶粉的小儿容易便秘。
有的家长说,小儿喝配方奶粉后拉出来的和羊粪球一样,甚至不沾手。
有一个电视节目曾经讲过这样一则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小儿,因为饮食不当而造成腹泻,腹泻后精神状态也不好。小儿的妈妈想,小儿把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排出来了,肯定是因为缺乏营养才精神不好。
于是她给小儿冲了一杯浓浓的牛奶。本来是为了小儿好,没想到小儿喝下去后不久就喊肚子痛,痛得头上冒汗,这位妈医院急救,医生检查后说小儿是小肠缺血性坏死。
这位妈妈很焦急,也很疑惑:小儿怎么会小肠缺血性坏死呢?医生询问了小儿发病的经过后说,这是饮用浓牛奶造成的。
原来,腹泻带走了肠道的大量水分,肠道处于缺水状态。
这个时候如果要补充营养,应该是喝一些清淡的汤或稀粥,慢慢再恢复到正常饮食。
而浓牛奶经过小儿疲倦的胃时几乎没有被消化就到了小肠,因为奶粉兑得太浓(现代医学术语叫“高渗液”),导致小肠阴液进一步流失,小肠也就缺血性坏死了。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营养的东西,对人体并不一定有利,反而有大害。
不但小儿便秘会引起腹胀,成年人便秘更是与浊气排泄不出紧密相关,也会造成腹胀、食欲减退。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脾胃失调的患者,一个年近七十的老阿姨,她因为长期便秘,胃口很差,少量进食后就自觉腕腹胀满,但过一会儿又觉得饿。
我判断她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浊气降不下去,就给她用了通腑气的药,又教她揉腹、推腹。
后来老阿姨反映说,第一次吃药后一天内排大便3次,但是拉完后一点也没有虚脱的感觉,反而觉得身体轻松了,好像一直以来堵在心里的气一下就顺下去了。
她害怕停药之后还会便秘,对药有依赖,问我长期用药有没有副作用。我说,药物只是一个启动作用,可疏通肠道,把身体内部的浊气、浊水、浊便排出去,要想恢复自身正常的胃肠道功能还要靠自己努力,每天揉腹、推腹的工作不能省。
老阿姨回去后每天坚持揉腹、推腹,慢慢地便秘的情况再没有出现过,而且胃口比过去好多了,精神也好多了。
对老年人来说,每天揉腹、推腹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有助于升清气、降浊气。每天坚持揉腹、推腹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对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