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慢性腹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两个穴位帮您解决腹泻
TUhjnbcbe - 2022/8/16 18:56:00

(一)申脉

足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凹下处取穴。

艾条温灸法。患者座位或仰卧位,取两侧申脉穴以艾条施雀啄灸,使部分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好。每穴灸10分钟逐日1次。

急性泄泻。大便稀便如水祥,逐日大便次数为3次以上,并伴随腹痛、肠鸣等症。

申脉穴在外踝之上,展足则开,为足关节屈伸出力之处,又为阳跷脉之着手.是跷健屈伸之主力。申与伸通,本穴有伸筋、利腰脊的效用,故名之。又此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脉之气于申时注入本经,故名申脉。

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其循行上额交巅,入络脑,别下项,挟脊抵腰中,络肾属膀胱,过髀枢沿大腿外后侧下行至足。因本穴位于膝下列足跟部的要紧地位,故可收远道取穴之效。本穴具备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伸满身筋脉的成果,临床上罕用于医治头痛、昏迷、目赤肿痛、腰痛以及足膝无力,不能久立等症状。

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阳跷脉之着手,膀胱经、阳跷脉皆入于脑,膀胱经别又通于心,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本穴又有疗养心神、放心定志的成果,临床上又罕用于医治癫痫、心悸、失眠等神情不宁或神失所守的症状。本穴与照海穴均能治痫病而有所别。照海穴属肾经通阴跷脉,本穴属膀胱经通阳跷脉,阳跷属阳主寤,阴跷属明主寐,又昼为阳夜为阴,故申脉穴用于医治痫病昼发,照海穴医治痫病夜发。正如张洁古所说;“痫病昼发灸阳跷,痫病夜发灸阴跷”。

泄泻之症,多由胃肠虚寒,复感寒湿之邪,致运化、传导成效失司而成。申脉为膀胱经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阳跷脉之着手穴,以是灸申脉可温补阳气,疏调六腑,融合肠胃,阳气足够,水津四布,小便通利,湿滞自化而大便转实。

(二)胫中

在腿内侧,胫骨内侧踝与内踝高点当中点,紧靠胫骨后缘,高低推之有触痛感处取穴。

毫针针刺法。患者平卧或座位,定准胫中穴,通例消*后,在痛点上方进针。先刺入皮内,尔后针尖向下沿胫骨后缘沿皮向下刺入1.3寸左右,悄悄捻转15分钟。患者感到到运针2分钟时,肠蠢动着手加重,腹胀、腹痛着手加重;运针15分钟时,肠蠢动显然放慢,腹胀、腹病显然加重;运针15分钟时出针,也可视情状伸长留针30分钟。此时诸症多数废除,腹部有种适意的感到,阵发吐的肠鸣音不再浮现、便意消散。准绳上只采用左边或右边胫中穴刺一针。寻常治1次便可。注视针不能直刺、深刺,不然将更增快肠蠢动,而影响疗效。

急性泄泻。外感风寒之邪或伤食引发的泄泻。

胫中穴是谢国荣氏在临床实际中觉察的医治腹泄的阅历穴,本穴位于胫骨后缘,在胫骨内侧裸与内踝高点当中点,故称胫中穴。

泄泻之症,与肝脾二脏相关。脾经“上内踝前廉,正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以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肝经“去内踝1寸,上踝8寸,交出太阴以后,上腘内廉。偱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胫中穴正位于肝脾二经之间。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相内外.同居中焦,是人体的要紧消化器官。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畅通,胆汁能告成渗透和排出,增进消化。有病时,按胫中穴常有痛感,为病候反映点,按照有病必刺病候反映点的准绳“以手疾按之,绝然,乃刺之”,及“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故针刺“胫中穴”也许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消胀,脾胃运化成效寻常,泄泻自止。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个穴位帮您解决腹泻